随着更多草根NGO及企业的成长,双方的跨界资源合作将会越来越普遍。NGO如何要努力成为企业愿意合作的对象,并在合作中建立起一种长期的战略关系。
56、如何快速明晰企业内部办事流程?
首先,小白最好先向老王这样的资深人士请教,因为他们从事NGO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非常值得学习。
然后,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利用好网络自学。通过搜索引擎检索,键入关键字,找到这些企业的网址,浏览相关新闻报道、企业活动栏的信息,大致了解这些公司主要做什么,重点放在关注其参与过的社会公益活动,从中了解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如资金、人员或物资,效果怎样等。
57、初次洽谈时需要注意什么?
初次见面需要找到正确的部门和联系人,这就要提前做好功课,事先约好见面时间和地点。
在公开场合,小白要注意仪表,穿戴整洁,最好着正装。有的NGO人员对这方面不是太注意,衣着随便,甚至穿家居服“登堂入室”,这样在专业形象上大打折扣,影响洽谈成效。
最好不要迟到,准时出现在约定地点,如果有意外事情耽搁或不能前往,要及时打电话跟对方说明情况,请求谅解。
第一次见面即呈交有关书面文件,比如NGO机构介绍、项目建议书、合作意向函、声明等。
做介绍或者发言时,语意言简,落落大方。如果口才欠佳,可以预先准备演练,直到脱稿出口成章。回答对方的问题时,清楚明了。在互动时,积极沟通。
58、如何加深彼此的了解?
当与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时,要多提问,因为一个问题的提出,辐射到其周边外延的状况,可以顺藤摸瓜细致了解。与此同时,与对方沟通,通过言谈举止,三言两语之间即可感受到其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及态度。
实践证明,照此积累,可以做到像在前面提到的大学毕业生W那样,在两三年间便能够迅速把握整个行业及领域的基本动态和“游戏规则”,成为行家里手。
大C至少会从以下层面考虑:
1)最基本的考虑:机构的声誉,合法注册;执行能力,比如团队项目的管理能力;信息公开,包括其资金来源、愿景、使命、战略目标、工作范围等;有默契,在质量、效率等方面与我公司相差不大。
2)进一步的考虑:有无共同目标;互补性是否很强;有些企业做不到的事情NGO是否可以做到;有无包容心;有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般而言,企业注重合作项目运营能力的要素,比较看重NGO对于项目的实施、管理能力和战略规划;另外很重要的是双方合作之间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如财务的公开、透明、规范,是否能够严格按照捐赠或资助方的要求执行项目;再有,企业一般会通过具体实例来了解判断NGO的具体执行力。因此,NGO平时要加强团队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注意将成功案例梳理,汇编成册,必要时可作展示。
61、不成功的合作案例问题出在哪里?
表现为:1)执行力差,不能完成承诺的工作和任务;比如答应做10个活动,但是第一个活动五、六个月内毫无进展,令人质疑其后续的工作;
2)做事没有时间表,遇事也不提前通报沟通,总是临时草率行事做决定;
3)能力问题,写不好或者没有写会议记录、工作总结、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等;
4)工作流程不顺畅,对接的人总变化、工作交接不好;
5)有的公益机构不以公益身份来合作,花钱大手大脚。
62、怎样赢得企业的认可?
一般来讲,最初小白在与企业洽谈时,鲜少一番风顺,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费一番周折的事情。特别是有些企业对NGO全然不了解,或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以为NGO就是拿点钱做好事的组织,像做希望工程、慈善啥的。这就需在大家坐下来谈时,小白要让企业方的代表充分了解所在机构的内在特质或价值,展现出专业性及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强调自己的机构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为大多数企业都希望项目可以持续做下去,而非一次性的。
其实,对方通过观察小白在洽谈和执行过程中的言行,并且参考以往做过的项目口碑,逐步进行深入了解,就可作出判断。
真正能争取到更多优质资源的草根NGO,共同点是一定有平和的心态和扎实的项目执行能力,能够把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做得深入细致,而且富有一定的成效。
63、与国内、外公司谈合作的切入点有何区别?
国际公司和国内公司所做的事情不是特别一样,国内公司可能要偏重于项目的成长期,以及与其宣传品牌是否相关;国际公司比较关注联合国发布的千年发展报告,世界潮流趋势、重大事件等,因此小白找到国内公司或国际公司谈合作的切入点就要有所区别。
另外,每个公司网站都有CSR战略和投资相关领域,与这些内容相关就好。
64、如何用专业性打动企业?
以NGO类比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战略定位、市场营销、内部财务及人事管理等。从某种角度来看,NGO向企业寻求资源总要有些东西作为交换,这就要考验公益组织的定位和策划能力,即你手上有什么,如同企业称之为的“核心竞争力”的东西。这就体现出NGO自身的专业性,例如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多年从事防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此,赢得了与外企合作的机会,承担了相关的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会比较青睐NGO是否能够不断开发出其所希望资助购买的项目,这样才会给予资金支持。这就需要小白在谈项目时,要考虑到企业的文化包括其自身所在的行业、核心竞争力等相关内容。
65、为何说创新思维对做公益很重要?
NGO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做公益项目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以新的思维方式结合自身拥有的资源,推行成熟可行的模式。这就需要有创新的思维,所做的事情具有创造性。从某种角度讲,用创新项目可以吸引并引导企业的参与。
如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开发残障领域的服务产品与企业(银行)合作,凭借的是其为盲人设计制作辅助工具——钱币识别卡,另外还设计了恭王府的盲人导览图册,不仅解决了盲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切实性的服务,还获得了实际的效益,平衡了租用办公室的费用,解决了NGO生存发展的问题。
66、经验不足怎么办?
有过来人建议,首先多少要对企业有些了解,多做功课,尤其在筹款时,小白若对有关企业的一些发展趋势,还有企业的一些跟NGO有关系的领域,最好稍微熟悉一下,这样谈合作时会有的放矢。
在谈项目时,言多必失,多说不好,会露怯,反倒是本着实话实说的态度;达成合作时,坦率地声明自己的经验不是特别足,在设计策划上,请企业方多给予指点。这种实事求是、诚恳的态度会让对方感到被尊重、有亲近感。
但若是本来自身就不足,还说一些不着调的话,做不靠谱的事,只会给人不实在、做作、浮夸的印象。其实有些项目没谈成,不是因为项目本身不好,而是问题出在某人的言谈举止上。
67、为什么说“人品”是合作的基底?
在企业和NGO的合作过程中,其实存在对合作方“人品”的认可过程。一个人也好,一个合作组织也好,被大家承认的好“人品”都差不太多。这将决定了双方长久合作的基底。
人品是会形成口碑的。企业从事CSR的相关负责人也有行业圈子,之间大家会有所交流,这就形成了对NGO潜在的观察机制,也会私下里谈论或评价哪个公益组织怎么样之类的话题,这对NGO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如果做得好、有口碑,会得益于这样一个迅速相传的平台,另一方面,如果与某个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出了问题的话,很有可能会遭到其他企业的封杀。
68、如何踏实做事不抱怨?
不眼高手低,不浮想联翩,不做力不能及之事。做项目要考虑执行能力,不做“理想远大”却无法落实的项目设计或目标承诺,而小项目做扎实也是为大项目做积累。
要建设性地讨论问题,积极为双方想出路。以解决项目遇到的问题为前提,不让指责或吐槽变成习惯性的逃责手段,不被负面情绪淹没和释放负能量。
69、信用为何是最重要的本钱?
守信很重要。无论做人做事,信用都是最重要的本钱。在和企业的合作中,尤其是不能违背这一信条。而信任是最花成本的,双方愿意花成本才能建立可持续的合作。好的企业一般是有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规则,这就要求细化项目中的每个时间点和完成标准,一旦承诺不能完成,打乱的可能是人家全年的业务规划。有些草根组织在平时的工作中比较随性,这在合作时尤其要注意改之。
切忌无论是给没能信守承诺找理由,还是为未能正确完成工作找托词,都只能使你的“人品”减分,而且于事无补。坦诚地承认失误方能积极地补救和避免重复错误。
70、合作中发生摩擦怎么办?
为了促进以后良好的合作,在阻碍因素认知方面,小白要分析一下当前的主要问题卡在哪里,看是不是理念上出了问题、对彼此的价值观缺乏理解,或者双方共同的话语体系存在差异。例如很多的NGO在筹资或很多项目设计当中提到“我的费用是用于能力建设”,对此有的企业不太明白。 NGO经常说的“能力建设”,如何翻译成企业CSR管理者能懂的内容?”
71、为何说换位思考非常重要?
人们有时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能换一个角度,总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最终的结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改善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换位思考,即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
若双方的价值观存在差异,可能其中一个需要换位思考。如果一开始就站在咱们都是着眼于解决共同的社会问题,比如在污染方面,有了这样的问题之后,是不是环保组织可以先本着解决问题的思考,而不是一味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站在企业角度,经常要想到企业本身的利润率在哪里?对成本的突破将带来多大的挑战?这可能就需要有互相换位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