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灾害网络对九寨沟的行动思考
回溯:
2017.8.21号晚上,在九寨沟,高队与齐老师有一段对话:
齐老师:高队,现在灾后的社会组织发展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本身是有需求,当地没有社会组织,如果外地组织介入,又感觉条件有限。从文化、信仰、当地的认同度都有一定难度。反观-城市的社会组织发展,在成都,政府大力投入资金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运营而生。而灾后的社会组织真是难上加难。
难在哪里?
难在组织: 对组织的使命是难度,有多少组织可以在灾区扎根?
难在社工:灾害社工难度更大,又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在灾区工作2-3年?
难在资源:支持灾后社区发展的基金会太少,要想长期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黑夜里,齐老师黝黑的脸上透露出是无奈。是啊,像他这样接地气的高校老师,本可以在成都有更多的活干,评估,督导等等,比灾后参与更轻松,更多可以得到实惠,可他没有,与我们这一帮人奔跑在灾区......
我还是想和他有对话:
高队:齐老师,现在发展是艰难,我们作为70后的这一代人,你作为老师,我作为灾后的本土社会组织,我们都不能参与,或许未来的推动真是艰难。我们可以为80、90后开山劈地,他们才能在未来有无限可能。没有一块好的奠基石,未来的灾害社会工作又怎么发展呢?如今,在5.12 北川中国心、420灾后,新家园、绿耕,414的求松,803灾后的明华、张娥,那么808呢?
现在的大城市的社会工作既有资金又有场地,灾后的发展虽有资金,但时间短暂,尤其在理念的认同上又是纠结。还好,灾害的网络里面还有几位这样的老师和组织。
社会组织的灾后介入不是一厢情愿,更是需要一线有需求,政府有信任,组织愿意去,即使这样灾后的社区都会面对两个次生灾害:
第一大自然的次生灾害,8.25-29号这几天,北川、平武、茂县、九寨四处的道路出现泥石流、滑坡等道路堵塞。
第二是灾后老百姓、基层干部的影响,旅游停顿对生活影响、次生灾害对生存影响、不确定的因素对未来的影响。
中国灾后重建网络在南都基金会、壹基金、正荣基金会支持下开展,2017年第三年,三年里我们共同对灾后经验梳理,个人的生命故事,一对一的助力计划共同行动,学习与总结都是为下一场灾后应对做好准备,而808 的发生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面对未来不是心灰意冷,是我们需要去行动,在夹缝中寻求生的力量。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为这个国家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对灾后社会工作关注的人很多,有齐老师这样的想法的人不少,但真正又有多少可以真正面对灾后而勇往直前呢?这也能看见整个四川灾后社会工作的脚步的艰难。我们的社会工作不仅仅是城市,还有更多的农村,尤其灾后的农村更值得去关注和支持,又有多少人愿意去支持一线的沉默坚守者呢?
背景:
2017.8.30日下午,在成都美锦社区的办公室,灾害网络的成员依据齐老师、高队带队的评估内容在这里热火朝天的讨论,主要围绕808灾后重建网络是否参与,怎么参与的问题来讨论。
最后的讨论的结果,参与!
并成立工作组!
千万句话与最后汇聚成行动的力量,这正是当今社会缺少的,更是中国灾后重建行动学习网络应该有所为的。
不做,我们可以有千万条理由,要做,没有理由,因为,我们都是灾后的行动者,我们不去实践与知识的传递,就是三年的学习资源与时间的浪费,与耍流氓又要什么区别呢?
我对这一次讨论的重点做一个梳理,让网络成员及灾后的社会组织看见,在西部还有这样的一只队伍在为灾后社会工作的发展而付诸行动。
现实
灾害对于四川从未陌生,从5.12的汶川、北川、青川,龙门山断裂带多年来没有安静过,围绕发生的泥石流滑坡每一年都在发生:
2017年6月24日6时许,四川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山体高位垮塌,造成40余户农房、100余人被掩埋,岷江支流松坪沟河道堵塞2公里。
2017年08月0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九寨沟核心景区西部5公里处比芒村,震中东距九寨沟县城永乐镇39公里、南距松潘县66公里、东北距舟曲县83公里、东南距文县85公里、西北距若尔盖县90公里,东偏北距陇南市105公里,南距成都市285公里。截至2017年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其中24名遇难者身份已确认),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
连续的两次灾难,都在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给灾害网络成员带来思考,从茂县到救灾,网络成员用自己行动诠释我们的领域。
6.24、808两次灾难留下思考,网络怎么合力,怎么去发挥我们自己的真正的价值。
关于网络:
中国灾后社区重建行动学习网络是由南都公益基金会、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会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联合资助,项目计划以三年时间,凝聚一支中国本土的行动学习网络,联结灾后社区服务的一线行动者,实现伙伴之间、与先行者、与研究者、与境内外专家之间“抱团取暖”,分享、梳理、研习过往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等灾后服务中的本土性经验,提升中国本土灾害社会服务水平和研究成果。
救灾评估:6.24、808发生后灾害网络成员与当日参会救灾
6.24:网络机构成员:董明珠、殷刘倩,之后的评估:齐老师、张老师参与
808:网络机构成员:殷刘倩、廖勇,之后的评估:齐老师、高队参与
对未来的讨论:
对808 的评估报告:有需求,尤其对当地社会组织的孵化。
从社会环境来看:当地,指九寨当地没有一家社会组织,整个阿坝州也只有几家,在国家推行社会组织的发展时期,尤其在精准扶贫中的参与,正是发展机遇。
从需求来看:在走访中,从基层干部,灾后的安置点,是完全有需求。灾后的在地化社会组织的孵化是多次灾难后共同的心声,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更为重要,让本地区的孵化社工来服务,有民族、文化的认同,更容易开展工作。
从网络的使命来看:网络三年即将结束,我们一帮实务与理论的工作者,需要将经验的梳理下在地化的检验,更是共同成果的展现。这也是困扰我们一年的事情。
当我们一帮人在成都激烈争论之时,回归到网络的初心,需要有一块实践地,既可以用我们的专业方法,又可以将防灾减灾真正的生长下去,这不仅是网络的需求,更是灾后的社区的需求。
未来是什么?
未来是一帮有情怀的人,用专业的方法,用这个时代需要扛起的责任,为灾后社区做出自己的努力。
四川灾害不断,作为我们灾害网络更应该承担起这个历史的时期的责任,去践行我们一个行动者的使命,为支持一线的工作而努力。
灾害社会工作,最为艰难的时期已经来临,我们网络成员需要共同为破冰而努力,我们的努力正是在践行我们网络的使命,推动灾后社会工作的发展。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0月在九寨一定是灾害网络新的起点。
前行的路上我们不能走一辈子,但我们只要有心,用心走一段路,一定是人生的一段幸事:
面对逆境,我们心存坦荡 无所畏惧!
面对未来,我们马革裹尸 奋勇向前!
谢谢这一次会议参与成员:
殷刘倩、黄浩、谢缘、但小莉、廖勇、赵旭林、齐老师、高队
谢谢网络不能参与成员给与的建议!
高队
2017.8.31号上午成都
高队:
今年47岁,从事公益第十年,2008年在5.12之后一个念头便回到家乡,想为家乡做一点事情,尽到一个公民的责任。在火车上与团队创始人之一取下团队第一个名字:四川抗震救灾志愿者QQ群先遣队。2008.6.17号取名:中国心志愿者团队,2009年11月团队正式注册;
从2008年5月第一批志愿者到2008年106名志愿者,到2016年1700名志愿者,来自全世界各地志愿者在北川这块受尽苦难的地方留下记忆;
从中国心志愿者到北川羌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灾后社区-灾害治理及社区发展)
从中国心志愿者到北川大鱼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困境青少年教育)
从中国心志愿者四川原点公益慈善中心(救灾及防灾减灾)
从1个人到全职22人,北川本地人55%,绵阳人80%。从当年筹款5000元资助学生,到单个项目自筹70万,这不是筹款,更是一个NGO选择活下去的方式。我们就是沉默的坚守者,更是困境家庭的同行者。食品不安全,在空气受到污染的今天,我们再不努力守护心灵少被污染,那么,留在北川的我们留下的足迹又还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