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33年初心坚守,内外兼修,爱德基金会是如何做到的?

1985年,4月18日

爱德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

历史上的今天

    1985年3月,时任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的丁光训与时任江苏省政协常委的韩文藻在香港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宣布爱德基金会“即将成立”。4月18日,爱德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基金会旨在促进我国的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社区发展与环境保护、灾害管理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迄今为止,项目区域累计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逾千万人受益。

    2017年5月,爱德基金会成为江苏省第一家被认定的慈善组织及获得公募资质的公益机构。11月,加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成为组委会成员。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爱德基金会已经成长为中国民间公益基金会中最为茁壮者,从综合实力打量,能与其比肩者屈指可数。基金会2017年报显示:全会总收入超过2.7亿元,其中网络筹款近1.6亿元;30万人从灾害管理与社区发展项目中受益;20万人从艾滋病防治项目中直接受益;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支持138家社会组织,直接服务社区居民逾34,000人次;社会服务网络、会员单位扩展至全国120多家为老服务机构……(详情阅读:2017爱德基金会年报小Q版)

    在这33周年的日子,我们与你分享爱德这家老牌基金会身上值得关注与学习的三个方面。

低调务实、平等博爱的文化

    发起成立基金会的丁光训与韩文藻还有另一个身份——他们都是基督徒,宗教背景是爱德基金会先天的基因。“常理来看,爱德应该是非常敏感的机构,涉及外事、宗教,而且我们的项目区都是在西部,那是民族地区,我们又与大量的国际机构打交道,本该是敏感中的敏感。但是你做好你的本分,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政府,他们会看到,爱德真正想做什么。”爱德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丘仲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丘仲辉,爱德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的确,30多年来,爱德基金会一直坚守机构宗旨,“做好本分”。在与政府、社区、教会等各方的合作过程中,爱德把自己定位为资源的整合者,服务的创新者,能力的建设者,理念的倡导者,协调各方力量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比如,在基金会发展的第二个十年,即90年代中期,基金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东部向西部转移,项目种类逐步扩展到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农村扶贫、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在西部农村地区的项目中,爱德基金会采用“参与式管理”的理念,支持农民自我发展,除此之外,即使当地有教会组织,爱德也会首先选择与政府合作,这对于增加沟通交流、建立信任尤为重要。“双方都是主动的。”丘仲辉说,爱德基金会启动较大的项目和计划,都会先与政府进行交流沟通。而政府方面也会主动考察项目,了解情况。

    在我国,公益组织的品牌建设多以“项目”说话,即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及服务效果慢慢积累起口碑。这在爱德基金会也不例外,发展30年来,爱德虽表现出了很高的开放度,宣传上却一直选择低调。

    2015年,丘仲辉在基金会30周年庆典上说道:“公益超越国界、语言和人种。我们居住的地球村早已是一个彼此依存的命运共同体,让‘相互尊重、彼此平等’成为全人类公益之共识。”

公益项目跨越众多领域,逾千万人受益

    作为一家拥有30多年历史的基金会,爱德基金会项目领域非常广泛,涵盖社区发展、医疗卫生、教育、环保、灾害管理等多方面。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基金会历年大事记中可以了解到,医疗卫生和教育是其最早涉及的领域:

    1985年8月,基金会组织首批22位外籍教师到中国任教;

    1988年4月,首次邀请外国专家举办短期眼科医生培训班;7月,爱德农村发展、医疗卫生及社会服务项目扩展至全国12个省和自治区。

    那么爱德基金会是如何跨越如此众多领域且成效显著的呢?徐自强、李增元在《公益事业中的社会组织参与机制与路径选择——以爱德基金会为例》一文中作了一些分析,也许可以为我们带来启示:

    1.除具体的项目服务外,爱德基金会专门设立了一些机构或中心,以组织的形式为项目的运行或项目之间的协调提供持续保障(这也是中国公益界首创公募基金会培育社会组织模式)。截止2017年,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支持138家社会组织。

    2.基金会的项目非常强调能力提升,如专门开发“能力建设”项目,包括湖南妇女发展项目、湖南教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与农村自助组织发展研究项目,旨在从社会层面上提高服务人群的生存发展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3.公益项目之间彼此交叉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公益项目体系。如教育与国际交流部专门开发了“教育与国际交流”的项目,包括长期外教项目、暑期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外来工子弟学校项目等,这些项目与“助学助孤”项目的部分子项目相互交叉,不仅加强了国际交流合作,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助学助孤”项目的质量。

    值得说明的是,爱德基金会很早就开始社会企业,1986年,爱德基金会成立一年后,在中国政府、联合圣经公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爱德圣经印刷公司,现已成为现代化薄纸印刷技术最高和世界上最大的圣经印刷基地;

    2009年,成立爱德面包坊,这是全国首家为智障人士服务的社会企业。

 

美领馆总领事葛瑞风先生访问爱德面包坊

终结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的“四无”状态

    “从1985年成立,我们就开始了与国际接轨,因为我们98%的资金来自海外”,丘仲辉介绍。2015年7月1日,爱德基金会将非洲办公室设立在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这是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第一家海外办公室,终结了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的“四无”状态(即无常设机构,固定办公室,稳定资金来源,长期项目),也标志着爱德基金会正式开始了其成系统、成规模的国际化进程。

    “一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我们才走到今天,不但服务了国内的人群,自己也发展起来。”丘仲辉说,“我们认为有回馈国际社会的必要性,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循环。”

爱无国界个案救助

    《中国慈善家杂志》将爱德基金会“走出去”的历程总结为两个阶段:

    前两个十年,他们利用国际资金,学习国际经验,在全国贫困农村开展了大量扶贫工作,包括艾滋病防治、孤贫儿童救助、环境保护等,在“引进来”的同时,它逐步建起了一张国际合作网络,并储备了一批人才,他们精通英语、熟悉国际操作流程与合作规则;

    第三个十年,根据对国内社会需求的重新分析和评估,基金会尝试项目创新,开始在一些城市社区开展综合服务,包括居家养老、智障青少年就业、孤独症儿童发展等。这一过程中,其善款来源的主要渠道由境外转入国内。

    30年来,爱德基金会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机构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在太平洋的岛国密克罗尼西亚,在马达加斯加,爱德基金会开展了沼气池项目;贫困帮扶与灾害救助,他们涉足尼泊尔、菲律宾、朝鲜、肯尼亚。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黄浩明说,民间公益组织国际化应有“五到位”,分别是理念、项目、人员、组织、成绩。“这五项都能到位,才算真的实现了社会组织走出去。爱德基金会因为有经验积累,所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注:本文所有内容整合自爱德基金会官网和媒体公开报道(更多内容可阅读后文推荐)。

    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显示,截止至2018年4月18日,全国共有6495家基金会。其中,社区发展领域的基金会有216家。

END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爱德基金会  爱德基金会词条  坚守  坚守词条  年初  年初词条  内外  内外词条  做到  做到词条  
公益

 邀请监督无法替代公益透明

 8日,记者从中国红十字会获悉,在红会日前成立的社会监督委员会中,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担任社监委主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担任副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