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习惯见了人就问,打了新冠疫苗没有,倒不是想作为自己打还是不打的参考,基本不会纠结于此事。主要是比较关注这个事情,也想通过有限范围的调查,听听其他人,关于接种新冠疫苗这件事儿,究竟是怎么想的,我们相关的科普,是不是起到了的很好的效果。这几天看到的听到的,可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昨天一大早,打开微信,看到一个比我年长的朋友发来的一串语音,说她一会儿去陪老公去打疫苗,但她自己不打。她居住的朝阳某社区,对这件事情很负责,据说还被分配了接种指标,会挨家挨户给业主打电话,问询接种意愿(她了解的情况,总体接种意愿不高)。朋友接到电话后,她老公的态度非常积极,毫不犹豫决定去打。但她却纠结了好几天,还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主要是感觉听说疫苗只管半年,既然现在没有疫情,到了冬天疫情万一回来了,疫苗有效期又过了,不是白打了吗?到了冬天再打不是更好吗?这个一个她不打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觉得她自己身体很好,很少感冒,也相信自己的免疫力,多锻炼,提高免疫力,比打疫苗更重要吧。同时,朋友也担心病毒变异疫苗失效。
朋友的想法肯定代表了想当一部分人的想法,担心疫苗起作用的时间短,接种也达不到长期免疫效果,我也看到网上说的半年有效期的信息了,这个应该造成了公众的普遍误解,疫苗大规模人群接种的时间还不长,半年以上接种后抗体水平的数据肯定不多,所以现在半年有效期的说法肯定是不严谨的。一般疫苗接种后一段时间内IgG等抗体水平肯定会下降,但并不代表一定就丧失了免疫保护作用,还有其他的保护机制如细胞免疫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观察。至于病毒变异这个事情,肯定每天都在发生,但并不代表就能累积到足以使疫苗失效的程度。
朋友觉得自己身体好,感染几率低,没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上次的博文中也提到了,建立群体免疫这个事情,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大家都这么想,都不去接种,目标很难实现。一些国家付出了巨大牺牲的情况下,也许在人群中建立了部分群体免疫,有抗体的人比例高。但我们国家很快控制了疫情,大多数人并没有通过自然感染产生抗体,这个时候就更需要通过足够人群的接种,在人群中形成群体免疫。这样一旦国门打开,世界恢复正常流动,应该可以抵御病毒的侵袭。所以,接种疫苗这个事情,不仅是从目前的防病考虑,而应从长久防疫全局考虑。
当年,随着天花在中原流行时间延长,势头渐弱,因为人群普遍有了抗体,但长期生活在关外的满族人入关建立清朝后,天花这种传染病似乎在满族人中传播加速,连皇族也不能幸免,顺治、康熙、咸丰和同治四位皇帝都得过天花,其中顺治和同治都是年纪轻轻死于天花。主要原因是满族人长期生活与关外,到了中原不仅水土不服,而且普遍缺乏针对天花的抗体。这也从历史事实上说明了建立群体免疫的重要性。当然,过去医学不发达,这种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的代价是很沉重的,后来有了现代的天花疫苗,这种传染病才从地球上基本被消灭了。
昨天上午出门打出租车,也跟司机师傅聊了一下关于疫苗的事情,师傅说他春节前就打了,觉得政府做得很好,不但提倡大家戴口罩,而且免费给大家打疫苗,这样不又多了一个防疫屏障,为什么不打?非常爽快的司机师傅。相比较,楼下的理发店的年轻人们好像就没有什么人去打。
打疫苗这个事情每个人的想法有差别,但组织的动员和科普工作也更重要,很多并没有接种禁忌症的人,如果能多动员一下,是不是接种率会提高很多?群体免疫来得快些?这方便,各个基层组织的确力度很不相同,并不统一。反正我是没有接到电话什么的询问接种意愿。
日本众院通过新冠疫苗接种法案 规定接种为“国民义务”,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效仿这个做法?考虑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方面,在加把劲?
看新闻,北京60岁以上老人也可以接种了,安全性和接种禁忌仍然是人们担心的一个问题,老年人身体多少都会有点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三高什么的,慢性病患病率高,抱着保险起见想法,加上很多活动不便,消息闭塞,接种意愿更低,所以,通过疫苗接种,实现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看起来任重而道远。
国家实力强,疫苗开发速度快,生产能力强,我们有条件打, 是不是应该珍惜,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想打,都打不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