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总结代替评价
武夷山
(发表于《北京日报》,2008年2月4日)
目前,我主持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海量信息分析的科技评价方法、技术研究与应用(2006BAH03B05)”。今年,除了协调整个项目的进展外,我个人打算与一个博士后研究人员一道,深入研究一下科技评价指标选择及权重赋值的相关问题。
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有评价问题,事实上,许多学术问题的深处都牵涉到对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评价。我对整个国家学术发展的期望是: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尤其是在涉及评价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时候。特别是,对于政府所做的工作,我们不能用总结来代替评价,而要尽量用过硬的数据和充分的论据说话。美国审计总署(GAO)20世纪90年代在评价政府研发税收优惠措施的利弊时,就着重向企业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税收优惠措施,你们的研发投资额会有变化吗?假定多数企业不管政府有没有税收优惠措施都十分注意研发投资,则可以断定这些措施是失败的。我们在评价政府工作时也需要搜集这一类的信息。
今年,改革开放30周年的经验教训总结,必然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我希望《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在组织这方面的理论探讨文章时,不仅要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还要回顾改革开放前30年有什么值得我们现在回味的做法,因为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比如说,当年实施农村合作医疗的时期,是我国迄今医疗服务公平性最好的时期,那一阶段中国的医疗服务成就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