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时代呼唤人文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学科并不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唯一方式。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是每个求知者对自己生命境界提升的需要,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对解决某些根本性的问题而言,人文素养往往起到更为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人们曾一度把科学与宗教联系起来,而近几十年来,又经常把科学与人文联系起来。1959年5月7日,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小说家斯诺在剑桥作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演讲,公开抨击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割裂。事实上,时隔59年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如何更好地结合,仍是最值得人们思考和关注的一个命题。

  放眼望去,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成果与技术产品。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由于科学的量化本性和可演算特征,使得人类的整个生活越来越建立在各种精确的关系上。所谓“知者不惑”,科学在人类历史上曾极大解决了人类困惑,赋予了人类改造自然和世界的巨大能量。由科学技术确立和展开的世界,是人类在历史中的选择,是认识世界相对真实可靠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由对科学的依赖转变为对科学的信仰。

  当然,科学与人文都有其自身局限性,二者必须相互融合:科学的精神需要注入人文色彩,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护佑。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如果有了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无疑对他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我一辈子做事做人的原则,以杜甫‘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两句诗为准则。仔细地推敲世界上的万物道理,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快乐的、有益的事。”

  迄今为止,自然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类的一切困惑和困难。以医学为例,现在能够治愈且清楚原理的疾病只有60%,有40%的疾病是仍未找到原因和理论依据的,人类身上也经常有不治而愈的一些疾病。

  事实上,我们对于世界的把握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层次和维度。举例来说,水在化学里作为H2O的存在,是水可能的意义之一。在诗人眼里,在文学家眼里,水还可以给人带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哲思,还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永恒追问。不得不说,如果人类能以自然科学的视角和人文美学的视角共同来理解世界时,人类的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就达成了美妙的统一。

  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的科学问题、社会问题的挑战,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想有效应对挑战,必须对这些问题的人文背景进行批判性思考。人文教育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不只为了找工作而求学问,可以帮助人更好地发挥个人天赋,体会生命的真谛。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社会产品会更把以人的感受和体验放在首位,众多服务行业中,若能借助人类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深入挖掘客户体验,将会最优化地满足客户需求。

  《金钱与情感:经济学可以从人文中学到什么》一书的两位作者分别是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和经济学教授。他们提出,很多经济模型的缺陷正是在于经济学家缺乏对人类的理解。经济学容易忽视3个因素分别是:文化对决策的影响,叙述方式在解释人类行为时的作用,以及道德方面的考虑。如果把人当作处在真空中的个体对待,不仅过于简化,而且可能产生负面作用。有趣的是,书中提出的对该缺陷的解决方案竟然是文学。他们建议经济学者从伟大的小说中汲取智慧,因为那些作品对人的观察比社会学家更深。

  为什么说人文素养对人类越来越重要?随着物质文明不断进步,如今科学技术已经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如果仅仅要解决温饱问题已经非常容易,人类余下的时间会越来越多。问题是人类需要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提出更高要求。

  如果没有心灵的充实,人们因为科技的发达节省下大量的空闲时间,很可能反而是个灾难。以挪威为例,虽然位居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列,但自杀率居高不下。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与气候有关,另一方面与人心空茫、缺乏生活目标也有很大关系。而心灵的充实,主要依赖于人的人文素养。

  葛剑雄教授在谈及“人文”的概念时讲道:“跟人有关的、人类社会、人身本身、人类前提本身的都可以称为人文,包括人的思想、感情、爱好、意愿、信仰。”很多人希望迅速积累财富,但对财富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财富的积累就是幸福度不断增加的过程吗?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不可能使我们成为全知全能的人。科学的发展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享用到越来越令人称心如意的功能性事物。而人文素养的填充可以让世界在我们面前展现更多的维度。正如面对一个人,不管你对他多了解,对他拥有多深入细致的认识,他也不仅仅是你所认识、了解的那个样子,他甚至也绝不仅仅是他自己所了解、认识的自己那个样子。所以,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提供出我们所全知全能的透明世界。

  推动自然科学的根本和永恒动力是什么?或许,正是科学家们对于人类超乎功利的责任和对宇宙法则的信念。科学的真理只能由对超越于一己私利的、对科学怀有热忱和信念的人去揭示。伟大的科学家,如诺贝尔和居里夫人那样的人,他们的精神境界早已脱离了市侩社会,而到达了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宇宙境界”。

  中国哲学对于自然科学和人的心灵的把握从来都是一个整体的。陈来教授曾经在《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一文中这样概括:在中国的哲学宇宙观、天人合一思想以及阴阳观念中,“科学—人文”的对立和割裂从根基上被化解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哲学宇宙观与西方机械论的宇宙观不同,是强调连续、动态、关联、整体的,而不是静止、孤立、实体、主客二分的哲学。宇宙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每一事物都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显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故人与自然、人与人应当建立共生和谐的关系。

  不管科学怎样发展,我们生活的世界同样会让我们困惑。不管天文学对星球的运行轨道给出多么精确的规定,也不管科学对人本身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天上那无目的性存在的星空,人们心中那庄严绝对的道德律令,永远令人肃然起敬。因为它揭示着人的深度存在或极致的存在。

  人类需要培养人文精神,更需要加强道德修养,要明白科技并不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唯一方式。因此,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是每个求知者对自己生命境界提升的需要,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对解决某些根本性的问题而言,人文素养往往起到更为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时代呼唤人文素养  素养  素养词条  呼唤  呼唤词条  人文  人文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  时代呼唤人文素养词条  
人文精神

 文化多样性与“一带一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只有了解了这个“家底...(展开)

人文精神

 文化产业需要人文教育的支撑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以及相应的人才需求的激增,出现了大量新兴的文化产业类学院/学校以及相关专业,这类学院以及相关专业的设置,为文化媒介人阶层的培养与壮大提供了制...(展开)

人文精神

 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