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处于散地之时,需要做的是统一士兵的意志,这是对治散这种心理状态的有效方法。处于轻地之时,需要做的是让部队连接起来,保证没有中断的情况发生。处于争地之时,需要做的是在后面紧赶着往前走,以保证行军的快速连贯,争取抢在敌人的前头。处于交地之时,需要做的是谨慎防备。处于衢地之时,需要做的是和诸侯国巩固结盟关系。处于重地之时,需要做的是保证粮食供给的不间断。处于圮地之时,需要做的是迅速通过这一路段。处于围地之时,需要做的是把剩下的那个缺口堵上。处于死地之时,需要做的是,让士兵们明白这里没有可以退缩的活路,只有死战才可能脱离险境。
关于围地的“塞其阙”,其实就是把围地也变成死地,由此变不利为有利。
把围地变成死地的思想,可以说是孙子对《周易》物极必反辩证思想的应用。在《周易》当中,有一卦叫作剥卦,下面是五根阴爻,只剩下最后一根阳爻,按照阴消阳生的原则,剥卦只剩下一口气,相当于只剩下一个活路的缺口。
那么,面对阴盛阳衰即将到达极点的情况下,对应的策略是什么?一种选择是苟延残喘,一种选择是把阴再往前推进一步,让阴达到完全的极限,一个活路的缺口都不留。
当最后一根阳爻也被吞掉,那么,剥卦就变成了全阴的坤卦,而按照十二消息卦的顺序,坤这种纯阴的极端状态之后,就会迎来一阳始生的复卦,进入到物极必反的循环。而占筮中的原则,也是老阴老阳变,少阴少阳不变。所以,当一种不利的局面达到极端的时候,往往面临着转机。所以,有时候把一种极为不利的局面,进一步往更加不利,甚至完全不利的方向推进,反而是一种大智慧。只是这种大智慧,把握的难度实在太大,不是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很难驾驭。
孙子所说的死地也是一样。什么叫死地?死地就是活不了的地方,是一种极端不利的状况。对于普通人来说,尽量不要让自己陷于死地。因为以普通的智慧、胆魄和气场,陷入死地或许真的就死了。但对于大智慧的人则不同,死地反而会成为绝地反击的最佳机会。比如上面讲到的高欢,比如韩信。
那么,我们普通人有没有可能也成为可以驾驭死地的大智慧之人呢?当然有可能,只是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积累过程。我们前面曾经说过,我们学习《孙子兵法》,学习传统文化,就是在积累这种智慧的资本。以《孙子兵法》为例,如果你达到了透过文字,领悟了其背后的根本智慧,同样可以做到置之死地而后生。
所以,九地当中,死地是重中之重,是关键所在。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围则御”,是说被包围,则要抵抗。“不得已则斗”,是说被逼到绝路,不得不通过拼死作战求得生机。两者说的是围地和死地这样的绝境。“过则从”的“过”,说的是超过一般状态的极端状态,也就是类似围地和死地这样的绝境。在这种极度绝境的状态下,团队往往会齐心协力,有非常强的凝聚力,处于一种非常好管理的状态,团队的成员愿意跟从团队的领导者去冒险。
……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又是孙子一段与众不同的思路。“无法之赏”,就是超出常规的奖赏;“无政之令”, 就是超出常规的政令。也就是现在说的不按套路出牌。驾驭三军之众,就像使用一个人一样。不管有多大规模的军队,都能指挥得像命令一个人在作战一样,这是带兵的最高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作为团队的领袖,能让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运行,像大脑指挥一个人的肌体四肢一样随心所欲,就会使团队变得高效高能,无往而不胜。
而“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仍然是前面“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的延续。命令他做某件事,却不告诉他为什么;命令他去完成一项任务,告诉他好处,而不告诉他坏处。也就是让去完成某项任务的士兵,只知其一,不知其余。而让他们知道什么,不让他们知道什么,完全是取决于对完成这件事的利害。
随后,孙子再次强调: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化自孙子一开篇所说的“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为死而后生,因为亡而后存。这就是中国古老的辩证法。如果不在必亡之地,则无法图存。如果不在必死之地,则无法起死回生。士兵们只有深陷于危险之中,才可以激发出潜能,反败为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