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杜甫诗三首的教案设计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又一颗璀璨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座"。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
  这篇课文选取了杜甫的三首律诗,都是他的后期作品,写于他寄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期。《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感情强烈。《咏怀古迹(其三)》是歌咏王昭君出塞之作,沉郁苍凉。《登高》是作者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作。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交融关系,要善于把作者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潜心涵泳的鉴赏习惯。
  思路方法
  本课教学在感受、品味诗歌意境时,应引导学生明确意境的准确定义,可回顾意象的知识,明确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境界。由于作者生活年代与我们今天相距甚远,教学难点当定位在对作者隐晦的情感的把握上。要让学生在诵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老师也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创造情境。
  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主要的解决办法如下:
  1.指导朗读,强化背诵。建议学生课前完成三首诗的背诵任务,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以便较快进入对诗作的理解,将教学重点放到把握、分析意境方面。
  2.提出问题,重视体悟。精读课要解决四个问题: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联想和想象是填补艺术空白、品赏意境的好办法。就这一点,老师在精读课上要做出示范。
  3.补充史料,做好总结。论世知人,有利于理解诗歌。老师可提供适当的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背诵三首诗歌,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3.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作者的愤激之情。
  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5.了解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杜甫曾评价李白的诗歌时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实他自己的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著名评论家胡应麟就曾称赞杜甫的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律诗来体会一下沉郁顿挫的风格,品味诗歌的意境。
  诗词导入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他曾回忆他的自负心情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
  在他的笔下,多少辛酸苦累倾泻而出,多少的忧国忧民积郁其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作者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
  2.基础积累
  (1)认读字音:
  凋(diāo)伤 塞(sài)上 急暮砧(zhēn)
  (2)理解词义: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萧森(萧瑟阴森) 兼天(连天) 系(指系舟上岸)
  寒衣(指冬天穿的衣服) 催刀尺(指赶裁新衣)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3.文学常识
  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作者在梁陈作者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绪,即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义的,不单指景,还指作者所见所历之事。意与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着眼于某种物象中的主观意向,而意境则是由艺术形象所表露出来的整体境界。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信息筛选
  一、介绍写作背景(请选看下文课堂建议补充资料)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作者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二、熟读诗歌,掌握内容
  1.请学生吟诵诗歌,感受音韵和节奏。
  注意节奏,如: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节奏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一字尺"构成。
  2.结合背景,明确感情基调。
  明确:孤独抑郁的感情。
  3.掌握诗歌内容。
  (1)先让学生串讲每联的大体意思。
  明确:第一、第二联形象描绘了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第三联由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第四联写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所打断。
  (2)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这首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了作者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4.请学生在掌握诗歌的节奏和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合作探究
  一、深入阅读,分析"情景交融"的特点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
  2.这些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凋伤""萧森"可以看出秋气的肃杀,"他日泪""孤舟"可以看出作者的忧伤与孤独。
  3.试举例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试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两句为例。
  明确:这两句很好地做到了情景的和谐统一。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及下,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但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所见所闻,也不是简单地描写景物的特征,而是赋予它们某种性格某种精神。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
  这就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闷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危急。在这里作者其实是用豪迈、宏阔写出了哀愁,作者既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的深刻感情融入了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所要表现的感情也就有了依附。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二、名句赏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先由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然后交流总结。
  赏析:这两句集中体现了诗歌的主旨。此时作者身在夔州,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第二次看到菊花的开放却是秋天满目的萧条,不觉潸然泪下;联想到自己的老病孤舟,又不觉引起了作者对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慨。目睹国家残破,而自己又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作者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而这正是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体现。
  方法点拨  律诗绝句的朗读节奏:
  从句式方面来看,五言的诗歌一般为二、二、一式,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七言的诗歌一般为二、二、二、一式,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从意义的表达来看,有时因表达意思的需要而有特殊的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就变成了二、二、一、二式了。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回答第1、2两题。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明确: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分析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解读
  本课选读的是《秋兴八首》的第一首,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
  首联从秋景写起,"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林,反而在萧索中见出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而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作者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漂零。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
  最后一联,作者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
  课堂小结  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的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希望大家课后能够仔细品读。
  作业设计
  1.背诵《秋兴八首(其一)》,预习后面两首诗歌。
  2.写一篇《秋兴八首(其一)》的散文化作品,4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不仅因为她的美貌,而且因为她达成了汉朝与匈奴的"和亲",使老百姓免于战乱而被世人铭记于心。当杜甫来到她的出生地时,他会有何感慨呢?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1)认读字音:
  朔(shuò)漠 青冢(zhǒng) 省(xǐng)识
  (2)理解词义:
  去(离开) 紫台(紫宫,汉宫廷的名称) 青冢(这里指王昭君墓)
  省(曾经)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环珮(妇女戴的装饰物)
  信息筛选
  一、介绍写作背景
  《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咏怀古迹》共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二、熟读诗歌,掌握内容
  1.请学生吟诵诗歌,感受音韵和节奏。
  诵读提示:前一层宜用叙述调读,但其间略有变化,如"一去"两句速度要慢点;后一层宜用咏叹调读。
  2.结合背景,明确感情基调。
  明确:沉郁怨愤的感情。
  3.掌握诗歌内容。
  (1)请学生串讲诗句的意思
  明确:首联点出王昭君的出生地,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颔联叙述昭君的遭遇,感慨无穷,从正面赞扬了昭君的坚强性格。后四句指斥君王昏聩,致使昭君遗恨千古,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的美好品质,又同情她的不幸。
  (2)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这是一首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怀抱的咏怀诗。作者叙述了王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同时把自己去国离乡的愁恨寓于其中。他的遭遇与昭君的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间";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但又不敢怨君。所以只能借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4.请学生在掌握诗歌的节奏和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合作探究
  一、品鉴借古咏怀的写作手法。
  请学生分析讨论:作者表面上叙写了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实质上在写什么?试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加以分析。
  明确:作者借昭君其人其事,除了怀念古人,同时也抒写了自己的怨愤之情。作者运用了借古咏怀的写作手法,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二、名句赏析。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明确:第一句写汉元帝"按图召幸"铸成大错,王昭君既已远嫁匈奴,汉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着她的青春美貌了,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第二句写昭君已经出塞,纵然月夜魂归故里又有什么用呢?除了讽刺汉元帝外,也写出了昭君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
  能力提升
  请学生阅读白居易的《王昭君(二首)》,试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作比较,说说二者在风格上有什么异同。
  王昭君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其二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分析参考:相同之处在于都写了王昭君的不幸。不同的地方在于白居易的诗歌明快浅显,立意巧妙,诗歌以昭君自己的角度来入笔,先描写她为胡地风沙所困,已变得憔悴,形象鲜明,但不愿让皇帝知道,只希望回国,有恋主之情;杜甫的诗歌则深沉得多,他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借昭君来寓自己的不幸与怨愤。
  规律总结
  诗歌形象的理解鉴赏: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杜甫的这首《咏怀古迹(其三)》中的人物形象就是王昭君。
  2.对诗歌形象的鉴赏:
  (1)借助诗歌形象,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这首诗歌就是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来表露自己的不幸和怨恨。
  (2)借助诗歌形象,分析诗歌意境。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就是借景来抒发感情,营造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气氛。
  (3)借助诗歌形象,体会诗中的哲理。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向我们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分析鉴赏
  《咏怀古迹(其三)》解读
  本诗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起句气势飞动,先声夺人,不知何所指,好像在迎接一个英雄人物的出场。着一"赴"字,便令"群山万壑"集于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势。第二句揭开谜底:原来写江山灵秀,是为了托出昭君。一句"生长明妃尚有村",包含了万千感慨,颇寓怜惜之意。
  从第二联起,开始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用对比的手法,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一去",生不能归来;"独留",死永葬漠北。这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令人不忍深思。
  第三联是委婉的讽语:仅凭画图哪里能识得佳人的美貌呢?纵然杀尽画工,也是追悔莫及。也许在夜月里,依稀可听到环珮作响,那是昭君的魂魄归来了吧!作者通过理性的质问和悲凄的想象,表达了无限的伤感。
  最后一联,宕开一笔,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怨埋没汉宫,恨远离家国。结尾两句虽是附会之语,却是至情之论。
  课堂小结
  杜甫《咏怀古迹》组诗借古人古事寄托感慨,将自身之感、时事之情融入诗中。显然作者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怨愤之情的。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一评论确是说出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夜月魂"的昭君悲剧形象,总会时时地萦绕在我们的.心间。
  作业设计
  背诵《咏怀古迹(其三)》,预习后面一首诗歌。
  第三课时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古人赞颂杜甫的一首诗歌说"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杜甫的《登高》。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1)认读字音:
  渚(zhǔ) 鬓(bìn) 潦(liáo)倒
  (2)理解词义: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树木落叶) 万里(指远离故乡)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这里指衰老多病,失意)
  信息筛选
  一、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有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也是唐文学的转折点。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磨炼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当时为国家、人民的哀乐而歌唱的作者代表。也正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712年,这首诗是他55岁时所作,三年之后他病逝。
  二、熟读诗歌,掌握内容:
  1.请学生吟诵诗歌,感受音韵和节奏。
  诵读提示: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颈联上句写长年漂泊之苦,"悲""常"二字要重读;下句写老病孤愁,"病""独"二字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这一联形象地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生活状况,由沉吟往事说到今日登台之举,基调是沉重的,宜缓缓读出。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结住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作者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2.结合背景,明确感情基调。
  明确:哀愁、苦痛、悲愤之情。
  3.理清思路,掌握诗歌内容。
  (1)诗文哪里写景?哪里抒情?
  明确: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尤其要注意"万里悲秋常作客"这一句,它在结构上有重要作用,把眼前景与心中情紧密地联系起来。
  (2)请学生串讲诗句的意思。
  明确:首联描绘了六个意象,勾勒出一幅秋天肃杀的图景。颔联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颈联由眼前景到心中情,使人感到作者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尾联将"悲秋"之意进一步深化。
  (3)概括主要内容:
  这首诗歌写了作者登高所见秋江的广阔图景,抒发了作者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学生在掌握诗歌的节奏和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合作探究  重点分析"情景交融"。
  讨论: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提示:可以从画面美和情感美两方面考虑)
  明确:前两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首联两句出现六个意象,好像六个特写镜头,仰观云天秋风,俯察江水洲渚,绘形绘色,绘声绘动,勾勒出了一幅严秋肃临天下的生动图画。特别要注意"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简直就是包括作者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作者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作者内心的凄凉,哀猿的啼声暗示着作者的悲苦。颔联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从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到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我们可以感到作者浩茫而纷乱的思绪。
  名句赏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明确:这两句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正因为有了"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再加上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里还能看出作者心情激荡不已: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容易产生时光易逝的感觉;或许,这又加重了作者的乡愁,他会这样问自己,这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是了?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甚至会使他超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挥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这两联确实已将作者的"艰难苦恨"包含无遗,用语之精当,气象之宏伟,在所有的登高诗篇中可谓绝唱。
  能力提升
  思考讨论:
  1.谈谈作者登高所见、所闻;触发了哪些思考与感慨?
  明确:前两联是所见所闻。首联写近景,有六种景物:无生命的景物写了夔州的急风,写了秋天的高爽,写了清白色的渚、沙;有生命的景物,写了哀啸的猿、盘旋的鸟。从色彩看,画面黯淡;从情调看,不免悲凉。颔联写远景,无边落叶到了秋天都要飘落,流不尽的长江滚滚东去无法止步。"无边""不尽"写出了雄阔之势,"萧萧""滚滚"使人联想落木惠牵之声、长江汹涌之状。在文学作品中,秋天、落叶、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和对于死亡的焦虑。作者面对苍凉肃杀的秋景,感慨韶光易逝,英雄难再!
  颈联的"悲"字点出此番登高的心境,万里漂泊,居无定所,"常"字点出时间之长;"独"字从空间上点出今日形单影只的孤独。人在暮年,体弱多病,本不可悲的秋天,在作者眼里,与心中情感紧密相连,也愈益生悲。诗意至此更具体,也更深沉。尾联点明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艰难"既指自身命运,又指国运。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这两联抒情,写尽了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难怪人称其为"诗圣"。
  2.此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此诗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哀)。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课堂小结
  "百年多病独登台",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单影只,无所依傍。其中的"独"字多么痛苦啊!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这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的境况,杜甫的伟大就在此。 总体设计

叹为观止的成语解释及造句汉字书写叹为观止汉语注音tnwigunzh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用前仆后继成语造句兵士们前赴后继和殖民主义奋斗,终于获得了成功。八路军跟民兵军队配合默契,前赴后继的攻打了日本侵犯者的营垒。阅历了八年前赴后继的勇敢斗争,中国国民终于取得了胜利。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有头有尾成语造句典故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二回却才说不了,他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注音yutuyuwi成语造句1如今脸字开头有什么四字成语如何成语接龙脸是指人或动物的面孔,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你们知道哪些成语是脸字开头的吗?接下来品学网网小编将带来脸字开头成语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由脸开头的成语脸黄肌瘦脸红筋暴脸红耳热脸青鼻带有乏字的成语和解释有什么关于带有乏字的成语有不少,大家都有学习过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带有乏字的成语及其成语解释,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会喜欢,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带有乏字的成语人困马乏乏善可陈怎么用骨瘦如柴造句呢1骨瘦如柴的人允许30分钟的用餐时间,因为他们需要吃更多西,这样他们才看上去健康一些。2可能首先是狗,跟着是猫,无数的鸟群,一群群骨瘦如柴的母羊,一群群马鹿和牛。3这场扼病把老王折大班科学骨头啥模样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对骨骼有初步的认识,产生探索身体奧秘的兴趣。2小组合作制用骨架,有保护骨骼的初步意识。活动准备1人体骨架模型,废弃的X光片2大白纸,双面胶,小娃娃若干。活动过程一DODO一根骨头阅读练习及答案1968年,我7岁,年少的我已有了懵懵懂懂的记忆,加上长大以后,母亲又对我说过,那件事便像钉子一样钉在我的心里。我们兄弟姐妹6人,由于人口多,挣工分的劳动力少,经济要比其他农户人家草长莺飞的典故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整理的草长莺飞的典故的内容,欢迎阅读草长莺飞的意思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草长莺飞的典故南朝middot梁middot丘典故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那栩栩如生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带来的典故栩栩如生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栩栩如生意思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典关于腰缠千钱的英语典故英语典故在帮助我们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能帮助我们认识单词,从而学习到更多的单词,下面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推荐英语典故,欢迎阅读腰缠千钱Inancienttimes,thepeopleof
含有二的成语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含有ldquo二rdquo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含有ldquo二rdquo的成与猴有关的成语及解释猴子是一种顽皮可爱的小动物。它那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圆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好像穿着一件皮毛大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猴的成语及解释,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猴的用抄字组词基本定义详细解释造句抄字的组词如下抄写抄送抄件照抄兜抄抄查传抄抄家包抄抄本抄道抄录抄报抄袭诗抄摘抄抄手查抄抄书侵抄盐抄抄作撮抄监抄抄估抄田抄化掠抄抄撰抄劫誊抄抄掇抄夺抄造杂抄科抄抄抢抄集抄撮抄掠抄刼抄昌字的读音和意思昌,读音chng部首日部外笔画4总笔画8五笔86jjf五笔98jjf仓颉aa笔顺编号25112511四角号码60600郑码kkvvUnicodeCJK统一汉字U660C昌字的基本解常用含有龙的成语龙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人们歌颂它,赞美它,将龙与美好的事物结合起来。那么关于龙的成语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含有ldquo龙rdquo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含已组词有哪些已组词讫已但已已诺已然已就休已已矣三已已此已降已去早已已尔辍已亡已未渠已终已不顾久已后仅此而已不获已已知数克已奉公详细解释动(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ldquo子rdquo同字。本义用岸字组词基本定义详细解释造句岸字的组词如下岸边靠岸堤岸岸然驳岸起岸傲岸魁岸海岸边岸拢岸沿岸两岸岸标对岸岸礁插岸丰岸阪岸坠岸坑岸青岸絶岸崖岸行岸山岸埭岸埽岸轩岸碕岸颓岸岸埽田岸嵬岸岸滩明岸移岸齧岸瑰岸列岸合岸木六年级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一人称代词人称单数复数主格宾格主格宾格第一人称imeweus第二人称youyouyouyou第三人称hehimtheythemsheheritit人称代词主格乏字的组词和造句乏字的组词累乏乏少疲乏乏煤匮乏乏窘告乏窘乏空乏乏戹乏累乏味道乏乏嗣乏食乏倦乏货阻乏穷乏乏力消乏贫乏乏资乏餧绌乏县乏窭乏松乏乏劣承乏乏乏悬乏乏短乏趣倦乏乏岁困乏乏人饶乏簉乏乏手缺乏乏嫌弃的近义词是什么嫌弃解释因不满厌恶而不愿接收或接近陈官人名流贵客,只怕他嫌弃微贱,不肯相收。下面品学网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嫌弃的近义词,反义词和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嫌弃的近义词厌弃注释1。厌恶而嫌弃爱心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他一直珍藏着学生的照片,爱屋及乌,这也是教师爱心的体现。下面是小编精选整理的爱心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供您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爱心的近义词善心爱心的反义词狠心爱心造句(1)让我们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