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课外阅读其作品;
2、从小说要素归纳小说情节;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题。
3、欣赏作品处理情节详略、结尾耐人寻味的特点。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
2、难点是小说主题和寓意的多向理解;欣赏小说的生花妙笔。
教学方法
圈点、批注;提问、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都对未来充满了梦想与希冀,但有的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称为非分之想、妄想;今天我们阅读的作品——《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就是有关欲望的问题,欲望多少才是适当的呢?让我们先来通过阅读,评一评故事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这一生活资料的欲望是否适当?
二、新授
1、题目解说
文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启发人们思考:文中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的需求,即欲望到底有多大?
2、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他童年印象最深的是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的小绿棒的故事。托尔斯泰在喀山大学就读期间,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离开大学后,成为青年地主的托尔斯泰曾力图改善农民的生活,但却不被农民所理解。这段经历后来在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7)中得到了反映。
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处女作《童年》(1852)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在高加索期间,托尔斯泰还发表了一些反映战地生活的小说,如《袭击》和《台球房记分员笔记》等。高加索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山民,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平民化思想也由此萌发。这在他后来完成的作品《哥萨克》中有清晰的反映。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曾在前线坚守一年。他为此写出了三篇总名为《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5-1856)的特写,以严酷的真实抨击了畏敌如虎的贵族军官,赞美了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
托尔斯泰退役回到家乡后,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后因沙皇政府干预,学校夭折。期间,他两次出国,并写下了《暴风雪》、《两个骠骑兵》、《卢塞恩》、《阿尔贝特》、《三死》、《家庭幸福》和《波里库士卡》(1863)等小说。60-70年代,托尔斯泰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世界观的激变。他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宗法农民的一边。这时,他不仅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能为普通的农民所接受。他写了不少民间故事和"人民戏剧",也写出了一些优秀的小说,其中著名的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和《活尸》,中篇小说《霍尔斯托麦尔》、《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和《克莱采奏鸣曲》等。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深深震动了他,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聂赫留道夫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本阶级罪恶的忏悔,以及在忏悔过程中的矛盾、彷徨,既概括了当时一部分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反映了作家本人的思想矛盾。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一个从受欺凌的地位中逐步觉醒并走向新生的下层妇女的形象。如果说与聂赫留道夫的重逢震颤了她麻木的灵魂的话,那么与政治犯的接触则使她开始了对新生活的探索。玛丝洛娃形象已经越出了当时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是深刻地表现了下层人民不可摧毁的坚强意志。同时,《复活》也显示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小说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为此,托尔斯泰遭到当局和教会的迫害,还被开除教籍。然而,托尔斯泰在人民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托尔斯泰晚年生活力求平民化,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完成了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和《舞会之后》等优秀作品。19XX年,他在出走途中去世。
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3、背景资料
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与日俱下。为此,托尔斯泰写了这篇小说,讽刺批评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4、初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注学习所得及不懂的地方,和老师、同学交流。
5、再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体。
咂(zā):用唇吸;呷。
棘(jí):泛指有刺的草木。
灼(zhuó):烧;烤。
多音字:埋(埋葬/埋怨)着(着火/着力)
形似字:(米粟/板栗)(熠熠生辉/翌日/褶皱)(贪婪/梦想/焚烧)(广袤/锦衾/袅袅/枭雄)
广袤:广阔、辽阔。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与众不同:不同于一般。
三、布置作业:
反复阅读小说,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第二课时
一、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生字、生词的掌握。
二、教师指导学生赏析课文,并讨论下列文题: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小说的主题。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小说通过对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叙述,评判了贪得无厌的人,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象。文章先写帕霍姆的贫穷状况,又叙述她的贪得无厌的事情,最后对这种人进行了评判和嘲讽。
2、为什么我们对文章所叙述的人物的贪得无厌不感到厌烦?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文章两次写到帕霍姆买地,一次写他用脚"圈地",均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贪婪,但我们不觉其烦。这是因为作者总是采取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主人公的贪婪进行刻画。
3、你有没有想到主人公帕霍姆最后的结局?这样的结局你认为是不是最好的?为什么要特地点名"刘英尺’?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因为他想追求最大值(得到了),结果超越了身体极限(人死了)。这样的结局当然是最好的,因为它把许多相反的东西,尖锐的矛盾集中到了一起,引起读者更多的思考。如果换成算计得恰好,即获得了可能限度内的最多土地,人又完好无损的喜剧结果,或者眼看无望,干脆放弃,至多就损失一千卢布的结局,则寓意、主题就很欠缺。
4、讨论小说的主题。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主要是批判和嘲讽贪得无厌,但也客观表现了一个受人赞赏的个性。
5、开头部分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有必要。因为前两次买地为最后一次得到土地却丧了命作铺垫。帕霍姆过分的的贪心是逐步发展来的,也是前面过于顺利造成的。第一次买地可说是为了摆脱贫困,但进展顺利造成了他后面欲望膨胀的基础。第二次自称是为了不受穷,其实至少应是为了日子越过越好,结果更为顺利,生活强了十倍,这就大大激发了他的欲望,他希望眼前所有的土地都属于他,他的贪欲大大膨胀了。这才有后面买大批土地的决定和表现出的过分贪心。这样的情节才是故事不显得生硬和突然。直接从巴什基尔人的买地游戏说起,虽一样可以揭示主题、寓意,但可能较为离奇,教化味较重,而采用民间寓言故事或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生活味较浓,且娓娓道来,似拉家常,效果当然好。
三、课文结构
开端:帕霍姆为改善生活而欲买地
发展:两次买地
高潮:帕霍姆用脚尽力丈量大片土地贪得无厌
结局:帕霍姆悲惨死去
尾声:仅得埋葬之地
四、写作特色
1、成功的运用了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层层递进。
五、课后反思:
直面挫折教学设计粤教版七年级第六单元自强不息第一节直面挫折教学设计一课题粤教版七年级6。1直面挫折三学情分析认知结构方面,七年级学生对困难与逆境可能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是对于挫折内涵尤其是挫折的
积极融入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并掌握融入社会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并逐步促使学
ampnbsp人生当自强教案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懂得自强的含义,知道自强精神的表现,感受自强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体会自强不息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始,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努力
第二课ampnbsp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课时)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课时)我能行一学习目标1肯定自我,体验自信的感受,懂得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坚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2区别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懂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我住的山林会唱歌附答案我待业期有一个空档,并很荣幸成为一名留守儿童助学团的老师。在经过骑马徒步走了三天后,到达了山旮旯里的山林并住进一家农家小房。小房门前有一片茂密的山林,傍晚,我独自一人走出小房溜达,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喜欢苏东坡附答案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善于舍弃附答案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中善于舍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能得到,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往往是最小的。一般情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打往天堂的电话附答案一个春日的星期六下午,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里,报刊亭的主人文叔正在悠闲地翻阅着杂志。这时一个身穿红裙子十五六岁模样的女孩走到报亭前,她四处张望着,似乎有点不知所措,看了看电话机,又
全能型城市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北京属于全能型城市,是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已使其不堪重负。2013年9月,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主持
春雪韩愈初中阅读答案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姗姗来迟的白雪纷纷扬扬的画面。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春雪韩愈初中阅读答案,欢迎阅读。春雪韩愈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
尚格小学是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基础知识小语段阅读及答案参尚格小学是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学生们的课间活动是拎着锄头剪刀上山割菌草,因为他们有一个另城里孩子们挤眉弄眼羡慕不已的生物园一块菌草培育基地六方葱(y)的。菜园和十二窝(A)的小白兔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要求1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2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3理解诗句,了解内
关于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留连自在应怜小扣烟花尽唯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的意思。教学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课文说明本课选编了唐(送孟浩然广陵)李白和(出赛)。王昌龄宋(泊船瓜洲)各安石和(秋夜交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各两首古诗。诗人在古诗中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思乡之情以及忧民的
有关两首古诗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九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
语文风娃娃教学反思范文风娃娃是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优美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娃娃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风娃娃教学反思1风娃娃是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优美的童话故事,语言生
小学一年级语文毽子变乖了的优秀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认识部首双人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对活动的爱好和兴趣。重点难点重
荷叶圆圆优秀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享受充满童趣的夏天。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会认12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
四年级习作教学设计训练目标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复习指导同一地点的景观,随着季节的变化,景色也会不相同。怎样用语言文字把接触到的看到的了解到的各种自然景观具体生
设计小队标志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出带有个人或集体象征意义的标志。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彩笔彩纸,体验标志设计的美感,在设计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构思。3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