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银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这也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最好注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倒逼着银行业也进行各种改变,虽然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移动APP应用,但是相对互联网金融的便捷和快速,银行本身的发展还是显得那么冗杂,难以真正地融入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脉络中,这多少有点令人期待银行业的更多发展变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直在探索着新的模式,移动支付,虚拟信用卡,包括一些互联网平台推出的“预支”支付等模式,其实都是类似于信用卡的一种模式,比如花呗、白条等等。
近日,我们看到,多家银行开始推出了虚拟信用卡来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变局。也开始致力于推广无卡支付,而以支付宝为首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在极力推广无现金社会。近日,交通银行信用卡宣布正式推出“手机信用卡”,号称开卡用卡颠覆传统,做信用卡中的“黑科技”。而所谓虚拟信用卡是指信用卡无卡交易,不需要在POS机上进行刷卡的物理动作,就能够实现信用卡消费的行为。目前已有建行、中行、招行、浦发、中信、广发等多家银行推出了虚拟信用卡。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的虚拟信用卡并不是完全的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思路,尤其是对于最终的用户而言如果想要获得银行的虚拟信用卡,还需要拥有实体信用卡,目前,申请中行、浦发、中信、广发等银行的虚拟信用卡都要先拥有该行的一张实体信用卡,在此基础上再开设虚拟信用卡账户。而建行推出的龙卡e付卡,是一款主卡型虚拟卡,用于独立完整的主账户,不依赖于实体信用卡。众所周知,实体信用卡的申请一般都有很多繁琐的审核,此外还有相应的费用和时间周期,在便捷性方面都很一般,而且多数都有年费。
据悉,虚拟信用卡按照与实体信用卡的关系及实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一种是主卡型虚拟卡,用于独立完整的主账户,不依赖于实体信用卡;一种是依附于实体卡的附属卡,即附卡型虚拟卡,这类信用卡可以通过一张主卡申请若干虚拟卡账户;还有一种是映射型虚拟卡,如应用于Apple Pay、Samsung Pay、HCE云闪付等的信用卡。
众所周知,早在2014年,支付宝、腾讯就曾联合商业银行试水虚拟信用卡。很遗憾的是,试水刚刚开始就被央行下发“暂停函”,函中指出虚拟信用卡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有关部门将对其合规性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此举一度也被业界质疑为保护实体银行的利益。事实上,虚拟信用卡并非只有“信用卡虚拟化”的单一模式,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些“预支”消费在第三方支付等平台都已经开始实施,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产品以及一些互金平台推广的消费分期,实际上也都是虚拟信用卡的一种变身模式。
众所周知,近日无现金联盟在杭州成立,联合国环境署、蚂蚁金服作为理事。据透露,未来蚂蚁金服将每年投入不少于30亿元优先支持无现金联盟商家,包括手续费减免、运营费用投入等各方面。事实上,第三方支付很大程度上便是依靠无现金、无卡支付的便捷性在线下攻城略地的,相比之下,银行的反应要慢半拍,坐视第三方支付企业做强做大。对于用户而言,在移动支付的时候唯一一个缺陷就是现在实现“预支”消费的能力还不够,毕竟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等移动支付模式基本都是捆绑着银行借记卡,而非信用卡。
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并且手机制造商也在自身的智能手机上积极推进近场支付等移动支付模式,目的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简捷的消费支付模式,这其实都是在和银行卡抢占市场,尤其是和信用卡之间的角力。银行业开始尝试变局其实也是在寻求竞争中属于自己的优势,推进虚拟信用卡的建设,也是移动支付的一种尝试。不过依照目前的发展脉络来看,还仅仅是起步阶段,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移动支付的主流模式。毕竟支付宝和微信在这方面培育市场的能力以及付出的代价颇大,银行业想弯道超车还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信用卡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下半场。手机信用卡,将是传统信用卡谋求变局的一根厉刺,其背后将是银行从产品、服务、营销到管理的全方位经营模式的改变,也是传统信用卡中心变身成为互联网平台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现在仅仅是概念先行,用户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意去尝试,并且能够辐射到多大的范围才是关键。毕竟,在无卡支付的这个模式中,目前第三方支付占据了口碑优势和用户优势,而传统银行多年的线下收单业务耕耘,使其具备更强的渠道优势和场景优势。所以现在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未来合作的机会也颇多,市场的变局呼唤各种变局,对于用户来说,谁更便捷、安全、服务更好,并且有适当的优惠,那么谁家的产品就更容易得到用户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