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上好公开课?这是个很难下笔和说清楚的话题。因为公开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工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反之,如果公开教学中有那么一两个板块很有创意、很有实效、很养眼,那么,其他环节弱一点、逊色一点,又何妨?“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整体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精彩”“中盘取胜”,这些评述公开教学的“名言”,在我看来,本身就很模糊不清、云里雾里,让人很纠结。
从91年开始上公开课,至今不下600节,有的感觉不错,有的感觉还行,有的则很“汗颜”。比照一番,那些“感觉不错”的公开课,都有一个不错的“脚本”,这点就不赘述了。除此之外,我觉得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做点努力和尝试。
01:
意念里大战三百回合
在公开教学前,每个老师大概都会试教,而且大多不止一次。我在上公开课前,除了借班试教,还很乐意进行“意念试教”——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面对电脑,想象着上课的画面和场景:怎么导入新课?板块与板块之间怎么衔接?学生会怎么反应?我又怎么进行评价和反馈?
甚至包括辅助课件如何操作、板书何时书写等等,课堂中的一招一式以及所有的细节都一一浮现眼前,就像在电影《英雄》里,李连杰和甄子丹静默不动,可意念里却刀光剑影大战了三百回合一样,很是自由且酣畅淋漓。
意念试教不需借班级,而且可以反复进行。什么地方感觉不顺畅、不理想,那就换一种思路和方法,重新开始,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当然,意念试教要想收获实效,我以为还应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把意念里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化为文字,记录下来——如此,原本理性的教学预案,就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丰润饱满的“意念实录”。试想,在正式进行公开教学前,心中已经有了这样的“实录”,你还用担心什么?
02:
别太一本正经
当然,意念毕竟只是意念,公开教学要想获得真正成功,还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时的淡定、敏锐和灵动。有了“意念实录”之后,如果在上课时只会按部就班,一本正经地“执行”,那还是会出问题的。
记得我的第一堂公开课《神笔马良》,就是因为一本正经地贯彻执行教案,而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和课堂现状,结果“死”得很难看。
要知道,“意念实录”只是实际教学的总体指导和参考。实际的课堂尤其是借班上课的课堂是个性的,千变万化的,不可预测的。
因此,教师只要把握课堂的主干和主调即可,而其他细节不妨随机灵活处理,为的就是让课堂更润滑,更和谐。很多时候,面对学生的突发状况,教师抛开一本正经,进行适度调侃,往往能收获很好的效果。
执教《明天要春游》,一个孩子在朗读时,把“翻过来,睡不着;翻过去,还是睡不着”读成了“翻过来,睡不着;翻过来,还是睡不着”,我调侃说:“别再翻过来了,老是翻过来,你就要掉到床下去了!”孩子们顿时笑开了。
执教《祖国在我心中》,一个孩子朗读时加上了动作,把手放在肚子那个位置,低了点。我说:“朗诵时加上手的动作,很好,但手放得太低了,这样别人会以为你是肚子疼,如果放高一点,放在胸口,这才是把祖国放在心中。”该生笑着抬高了手。
执教《祖父的园子》,为了让学生感受“自由”,我安排了一个说话训练:我想( ),我就( )。一个胖胖的男孩说:“我想吃黄瓜,我就吃黄瓜。”我表示赞许。过了一会儿,他又发言了:“我想睡觉,我就睡觉。”,我说:“你怎么不是吃,就是睡啊,难怪那么胖!”
在我的公开课上,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我想,我会坚持这样做下去,因为孩子们需要,孩子们喜欢。
03:
学会等待
等待,不是每个人都会的。有些人是因为不明白为什么等待,所以不会等待。而有些人却是明白等待的意义,也不愿意等待。
不知何时,也不知为何,公开课上,教师放弃了等待。因此,一堂堂课竟是那般的“行云流水”——对于教师的很多提问,孩子们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百密而无一疏。
我不知,那些问题的价值何在?对于孩子们真正的难点、重点,“好心”的教师,总是用诗意的、艺术的、无懈可击的语言,“教给”孩子。
我不知,这是启发,是给予,还是卖弄?对于孩子们“不入流”的回答,性急的教师,或打断,或阻止,或移花接木取而代之。
我不知,这是不是断章取义?这是否会令孩子们的心很受伤?公开课上,教师们总不太愿意让孩子们动动笔,写写字,做做练习,因为,孩子们动笔不动嘴的时候,教师需要等待,而等待会断了师者教的“气脉”,从而难以一气呵成!
在那些教师眼里,等待就会冷场,等待就是浪费,等待无异于失败。我知道,对孩子而言,灿烂的智慧的火花定是绽放在教师的等待里。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用鼓励的目光等待,用四两拨千斤的点拨等待,用平静的心态等待,更用实实在在的时间等待。那么,我们的孩子们,定会静下来,沉进去,想开去,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如此的学习,才会真正刻到孩子们的骨子里,铭在孩子们的心坎上。如此的公开课堂,才会真正点燃孩子们生命的活力,才是精彩的。
等待,有时是望眼欲穿,甚至望穿秋水;有时是淡定从容,甚至心如止水;有时是恬静豁达,甚至与世无争;有时也是遵章守法,甚至循规蹈矩……
但需要铭刻的是,等待绝非“守株待兔”中懒人的异想天开,不是“鹬蚌相争”中渔翁的坐享其成,更不是得过且过之后的“闲白了少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