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培训班讲座提纲)
陈林如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这次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提出了很多当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代化研究专家英格尔斯指出:“如果没有观念的现代化,那么,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的人手中变成废纸一堆”。
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基,素质的灵魂,行动的指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有一大批用先进理念武装思想的教师,关键是教师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能否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那么,教师要具有怎样的教育新观念呢?
(一)、新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是为了什么?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从事教育工作,但对这个问题却不一定认识清楚。有时,我们过分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认为教育是为政治服务,是培养本阶级接班人的;有时,我们过分突出教育的经济功能,认为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源,是培养将来会挣钱的人;有时,我们则强调教育的文化功能,认为教育是为了传承文化。而学校,则常常直裸裸的为分数,为升学率,为考上大学而学而教,而办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教育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一个人(无以例外)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现代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树立现代教育价值观,就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关注人,重视人,为了人,发展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彻底改变那种片面追求分数,过分关注成绩,忽视人的发展的倾向。
(二)、新的课程观
课程是什么?
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类似语文、数学这样的学科,有的甚至认为课程就是教科书;有的人认为,只有上课才是课程。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广义的,课程不等于学科,也不等于教科书,学科和教科书只是课程的一部分。
课程是经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体验和经验。自然、社会与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的统一,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人即课程,课程就是人的生活世界。
课程是活动。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为了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是学生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的过程。因此,新课程观强调以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
课程是动态和发展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课程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课程的实施也不是僵化的,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师生也在课程的发展中得到发展,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只有创造,只有发展,课程才有活力。
(三)、新的教材观
1、生活即教材。教材不只是教科书,教材的范围广泛。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一种形式。要把“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变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在无穷无尽的生活世界里去选择教材,挖掘教材,运用教材。
2、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通过范例,学生去认识更广阔的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
3、教材是中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案例,是师生共同对话的“话题”。
4、教材是工具。教材是老师和学生实现教与学目标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材不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不是学生应完全掌握的“终极真理”。教师运用教材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四)、新的人才观
人才多样性。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要用多元智力理论来评价人才。齐头并进门门功课优秀是人才;有某一门特长,一枝独秀也是人才。数学竞赛获金牌是人才,乒乓球打得好也是人才。考上大学是人才,考不上大学会做生意也是人才。深圳一位著名企业家说过,需要即是人才。古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五)、新的质量观
教育质量不能等同于考试成绩,不能等同于升学率,教育质量要三看:
一是要看人的发展。教学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分数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质量,一道题,两个学生都做对了,一个学生只是照搬老师教的方法做出来的,一个却是灵活运用知识用自己想出的一种新方法做出来的,无疑后一个学生质量要高。不能只用一时的分数、一次的分数来评判一个学生的质量,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什么是发展?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就是发展。发展要看进步,看提高,看思维开发。
二是看综合素质。什么是综合素质,课程里面叫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德育是质量,心理素质是质量,社会实践能力也是质量。两个学生考试成绩都是优秀,但一个是埋头学习,不会交往,见到生人都不敢说话,另一个却在人面前落落大方,组织班级活动得心应手,表演节目,能歌善舞,你说哪一个质量高?
三是要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智能的核心,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要看你的学生有没有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有没有自己原创的东西,有没有自己的思想。
(六)、新的评价观
评价改革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新课程能否真正实施的前提。评价观念不改,评价制度不改,新课程的难予实施。
新的评价观是多元化评价。
1、评价目的发展化: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调促进发展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促进老师提高,促进教学实践;
2、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专家参与;
3、评价方式多样化:自评、互评、专家评,定性、定量,模糊法、精确法,书面的、操作的、口试的多种多样。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人才,不能用一种方法去评价人才,不能用一张试卷决定终身。总之,要辩证地全面评价人才。
(七)、新的学生观
1、学生是自主独立的人。学生是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人,是一个具有独立法律权益的人,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在法律上、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人格、权益、教师不能以管理者自居,高高在上,随意侵犯学生的权益。
2、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与他人都存在差异,十个指头不能一般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因材施教,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也不能用一种方法去教育所有学生。
3、学生是有巨大潜能正在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所以他们具有巨大的潜能,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是完全可以成才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说明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是很正常的,学生是发展的,有的学生发展快一点,有的慢一点,是可能的,因此学生会存在着差异。
(八)、新的教学观
教学目的:要从“教给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从“为了学生升学”转变为“为了学生发展”。
教学内容:从拘泥于教科书转变为学生生活的世界。
教学过程:要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主导、控制”的一边倒过程,转变为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学方法:要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以启发式为主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学习方式:从“接受学生、被动学习、封闭学习”为主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教学组织形式:要从传统的以“班级授课”为主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兼以“班级授课”,“个别学习”的新组织形式。
教学手段: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转变到“多媒体综合运用”,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手段上来。
(九)、新的教师观
教师是学习者。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学习型社会,教师已有的知识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一个不学习和不会学习的教师是不合格的现代教师。
教师是研究者。教师不再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教师。
教师是创造者。教师不能总是沿用老观念、老方法去教学,教师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开发课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发挥老师的引路者、铺桥者、示范者、点拨者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共同学习的伙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良好学习氛围,通过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促进学生更好学习。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发挥老师的主持人、调控者、服务者的作用。便学生学习能有序有效进行。
(2004年袁州区小学校长培训班讲座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