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乘除法的关系(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题、课堂活动,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讨论、归纳乘除法的关系及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能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在已知两个数的情况下,求出乘除法算式中的任一未知数。

3.知道0不能做除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0不能做除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比比谁最快!出示四道题,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1) (     )+5=8

(2)  4+(    )=10

(3) (    )-7=12

(4)  15-(    )=6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用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四年级上期的时候,我们学过这个内容,还记得是怎么说的吗?(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揭示课题

对的,加减法之间有这样的关系,同学们你们会想到什么问题吗?(乘法和除法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找到数学信息

春节快到了,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出示例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有12棵树,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一共有48个灯笼。)

(2)写出算式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能用这些数据写出算式吗?

生在作业本上写:4×12=48,48÷4=12,48÷12=4。

你知道这些算式分别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请几名学生分别介绍。

(3)小组讨论

观察4×12=48,48÷4=12,48÷12=4,这三个算式,你发现除法和乘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之后,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

1 48既是乘法算式里的积,也是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

2 4和12既是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也是除法算式里的除数或商;

3 在乘法算式里,用积除以一个因数,可以得到另一个因数;

4 在除法算式里,用商乘除数,可以得到被除数;用被除数除以商,可以得到除数

5 我们也可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看书整理

同学们总结得真好!我们翻开数学书第9页,自己再读一读。

然后师生一起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0不能作除数

看了书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书上说,注意:0不能作除数。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

有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1:我们刚刚学习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知道了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假如0作了除数,那1÷0=(     )呢?括号里不管填几,商乘除数都不能得到被除数,所以就没有答案。

预设2:如果是0÷0=(     ),括号里不管填几,商乘除数都能得到被除数,就无法确定商是几。

如果0作为除数的话,要么就没有商,要么就是商太多了,这样,就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很多的麻烦,所以,我们就规定,0不能作除数

三、课堂活动

1.“1比2”对对碰

(1)初级

活动规则:同桌两个人玩,一方说一个乘法算式,对方则根据这个乘法算式说出两个除法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

教师先和一个学生示范,然后同桌开始玩。

(2)中级

活动规则:同桌两个人玩,一方说一个除法算式,对方则根据这个除法算式说出一个乘法算式一个除法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

(3)高级

活动规则:同桌两个人玩,不规定先说什么算式,一方可以任意说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对方说出另外两个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

2.猜猜我是几?

课件出示四道题:

(1) ★×5=120

(2) 14×★=280

(3) ★÷23=46

(4) 520÷★=13

先四人小组里交流,每个人说一道题,说清楚是怎么算出来的,听的同学进行补充或者帮助。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四、独立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的1-3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乘除法的关系  乘除法  乘除法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  乘除法的关系词条  
教师

 观

观《小兵张嘎》有感观《小兵张嘎》有感前进小学   六年一班      ...(展开)

教师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九年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