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外国语学校 王善法
“一导三学”和合课堂是一个和生、和达的生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抓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形成多元对话和协同效应。和合课堂应充分体现平等的原则、尊重的原则、民主的原则、开放的原则、协商的原则,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自主合作、广泛交流、自由争论等学习形式,让各种矛盾展示、释放、碰撞、吸纳、融合、化生,完成矛盾融突。将课堂的一切因素都变成教育的资源,各种资源互补,求同存异,各具差异的人在这个活动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收获,完善或生成自己的认识体系,获得发展。
“一导三学”和合课堂模式,是在“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项原则指导下,深入研究“教师、学生、教材、方法、时间、环境”等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作用,科学制定“学案、导案、量案”,在教师的“导学”下根据“三案”组织学生开展“独学、群学、活学”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一、“一导三学”和合课堂模式基本要素:
教学六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方法、时间、环境 。
教学五个原则: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
教学四个环节:导学、独学、群学、活学。
教学三个方案:导学案、点拨案、检测案。
教学两个行为:师导、生学。
教学一个目标:教学相长。
二、导学案编写与使用说明:
(一)导学案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立足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导学案自主探究。
2.引导性原则:导学案的内容呈现要有引导性和渐进性,让学生能根据导学案的导向自主探究学习,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导学案编写基本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渐进化,导学方向化。
(三)导学案问题层次设定:
1.识记(A级):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本能够解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2.理解(B级):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融会贯通,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3.应用(C级):学生能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探究完成。
(四)导学案主要内容:学案(即引导学生独学部分)、量案(达标检测、课后练习及学习反思部分)、导案(即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独学、群学、活学方案预设部分)。
(五)导学案编写程序:
1.编写:主备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初稿。
2.讨论:主备教师将初稿提交学科组讨论。
3.修改:主备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对初稿进行修改,并将文本转发备课组任课教师。
4.定稿:任课教师在主备教师修改稿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级学情和自身的教学特点重新修改并定稿。
(六)导学案使用程序:
课前(或课中第一时间)发放并引导学生独学—-教师收缴批阅了解学情(或在课中当堂检查了解)---返回学生引导学生群学---达标检测引导学生活学---提交老师(或组员)批改---返回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和学习反思(活学)---提交老师再次批改(再次了解学情)---返回学生修正并装订备用。
(七)导学案使用要求:定时(定时独学、定时群学、定时活学)、定量(不同时段完成不同内容,如检测部分不得提前或滞后完成)、及时(及时做、及时交、及时批)、有序(先独学、再群学、后活学;先易后难)。
三、“一导三学”和合课堂模式流程:
第一步:独学。
(一)课前独学(语数外物化等主要学科必须要求)流程:
发放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说明独学要求---独立学习探究---标注收获与问题---老师收阅导学案(老师独批或师生合作批阅)。
对学生要求:
先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独立阅读、理解文本,先全面后侧重,然后根据导学案内容导向先解决A级内容,B级尽量解决,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C级,解决不了的问题用双色笔做好标注,以便带着这些问题通过群学或老师的导学解决。(此时段要求定时、独立、开卷、查看资料、由易到难)
对教师要求:
明确要求,指导帮助独学。
2.及时收阅导学案,了解学情,评价到人,修改课堂指导方案。收阅导学案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为课堂展示、点拨提供依据,做到以学定教。二是了解学生独学情况,为矫正学生独学态度和独学行为提供依据。
注:对于考察学科这一环节可以放在课内完成,导学案的批阅可以是教师独批,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师一定要调查各个层次的学生独学情况。
(二)课中独学(政史地生等可以在课堂完成预习内容,其它主要学科要把独学引向深入)流程:
发放批改过的导学案---结合课本重温导学案---探究做错问题或疑问---再次标注成果或疑惑。
对学生要求:重温独学的知识,探究做错问题,整理疑难困惑。(此时段要求时间短暂,注意力高度集中)
对教师要求:指导独学,进一步了解学情,为调整群学和活学方案做准备。
注:这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重温独学的知识,对于课前没有安排独学的课时本环节可省略。
第二步:群学
群学流程:
对子互学---组内互学---组内展示---班级展示。
(一)对学生要求:
1.对子互学与组内互学是群学初级阶段,目的是解决独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子互学要解决对子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组内互学,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群学初级阶段力求解决独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导学案为导向,要求记忆的问题可以相互监督背诵、默写,已经解决的问题可以相互交流并判断对错,没有解决的可相互启发或解决。
2.组内展示是群学的中级阶段。由组员将学习成果在组内汇报。一是让全组同学分享个人学习成果,二是向其他组员寻求个人困惑的解决办法(本阶段可以站立汇报,要有激情),三是通过组内展示形成本组向班级展示的成果及寻求帮助的问题。
3.班级展示是群学的高级阶段。由组长(或组内指定的其他组员)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汇报。一是让全班同学分享小组学习成果,二是向其他组寻求本组共同困惑的解决办法,三是在教师引导下利用班级共同智慧解决共同的问题并生成共同的成果。
4.展示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已经解决的问题不要展示,展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或广度。组内展示基础问题,班级展示探究过程中生成的问题。不同层次学生展示的问题层次不同,避免优生展示集聚现象。展示过程中要鼓励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调控课堂氛围。
(二)对教师要求:
1.群学阶段是一节课的核心。课前备课要充分,尽量多预设学习过程中的可能生成点,既可以应对展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因为在群学阶段老师是裁判),又可以使课堂产生更多的精彩。
2.在群学时要通过广泛巡视汇集各组群学过程中呈现的成果和问题,把握学情,为确定班级展示主题、时间做好准备。
3.在班级展示过程中要准确把控展示走向及节点,适时点拨,确保展示探究的广度和深度。要力求点拨在最佳点拨时、最佳点拨区、最佳点拨度。点拨不是独讲,还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总结。点拨还要有评价功能,评价要具有即时性、激励性、简洁性。
4.在群学时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要关注汇报的、质疑的、补充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通过调动、激励等手段,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步:活学
活学流程:
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试---学习反思。
(一)对学生要求:
1.班级展示后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要及时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对群学过程中已经解决的疑难问题或新生成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形成新的知识。对易错问题或还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标注,便于以后复习或再次解决。
2.根据老师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导学案上(或其他媒体呈现)达标检测部分。这部分任务不得提前或滞后完成。
3.根据老师安排做好组内达标检测的批改工作,在批改他人达标检测的同时研究自己相关错题,并及时订正。
4.在订正完达标检测后,及时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包括内容、方法、规律等。并按老师要求把整理好的学案再次上交老师审阅。
(二)对教师的要求:
1.要能清晰梳理群学阶段生成的新成果和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尤其是重要的生成点要有画龙点睛之笔,从而把学生的知识掌握与用用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2.要及时组织学生达标测验,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组织师生及时批阅和评价,从评价中再次了解达标情况,把握学情,及时矫正。
3.要及时收缴学生整理好的学案,迅速浏览,看群学时是否留下纠错痕迹,看达标检测完成与互批情况,看反馈整理是否到位,看问题标注是否用双色笔,看导学案是否写满,只要符合这些要求,即可过关。对发现的个别问题要及时帮扶,尤其学习态度的帮扶更为重要。批阅后要及时返还给学生再次整理并按序装订成册以备后面复习。
四、“一导三学”和合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学”的要求
在“一导三学”和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学”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机智在各个环节中将受到严峻的考验,这是考量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指标,也是决定一堂课能否实现高效关键所在。
“一导三学”和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学”流程:
编写导学案---指导学生独学---收阅导学案了解学情---组织群学引导探究---组织达标检测引导活学---收阅导学案引导创新提高。
具体要求:
1.课前要精心编写导学案,让导学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导航;要有效组织学生独学,及时提供导学案,指导好独学计划、方法和要求,力争学生在独学阶段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处理大部分内容,发现问题,增强课堂群学针对性。要及时收阅导学案,判断每个学生是否尽其所能进行独学,不求人人做完,但求人人做出会做的部分,并能标出困惑或问题,对错并不重要,要反应真实情况。要通过导学案的收阅收集学生典型创新发现或困惑,进行系统梳理,将作为群学过程中展示、质疑、争论的重点(即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要根据掌握的学情,科学制定课中导学方案。唯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生成。
2.课中要做组织者,组织学生高效完成“独学、群学、活学”各个环节的学习任务,确保课堂活而不乱;要做调查者,广泛巡视,全面调查,把握学情,适时调控群学及活学时间、内容及发展方向,确保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要做引导者,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不得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确保各个层次学生是在引导下探究生成;要做评价者,关注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人人体验,人人收获。关注全体学生展示的观点或问题,适时评价,为学生的独学、群学、活学不断提供动力,确保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3.课后要再次及时收阅导学案,把握学情,评价课堂学习效果。要关注群学过程中纠错落实情况,达标检测情况,反馈整理情况,为下一步调整教学方案,个别因材辅导提供信息。收齐后要迅速浏览,看群学时是否留下纠错痕迹,看达标检测完成与互批情况,看反馈整理是否到位,看问题标注是否用双色笔,看导学案是否写满,只要符合这些要求,即可过关。对发现的个别问题要及时帮扶,尤其学习态度的帮扶更为重要。批阅后要及时返还给学生再次整理并按序装订成册以备后面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