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校:吉林省柳河县职业教育中心
课题负责人:徐凤伶
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们柳河县职业教育中心《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课题组在原有基础上对“职业高中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和有效训练达到了预期目的,现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后进生是在每一个学校都存在的、比较庞大的群体,学习缺乏兴趣和自信,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后进生。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
他们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他们喜欢自由、有时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甚至狂傲不羁. 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有些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老师。这些学生往往需要经过有效的教育对策才能使其发生抓变,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高校课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后进生正是制约高效课堂建设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能否有效的转变后进生关系到高校课堂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要转变后进生首先就要弄清楚其形成的原因,进而才能寻找合适有效的后进生转化途径。因此本课题组在2016年确定了“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这一课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有序、连续的研究。随着高校课堂在全县范围内的推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本课题的研究及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1.从目前的教育来看,后进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尤其是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增大,后进生数量也是连年上升,这严重的影响到了教育教学质量,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一旦弄清,有助于我们找到更加有效的转变后进生的途径。后进生的转化途径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能让学生养成爱学习、好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对今后的继续教育、工作和生活都有深远的意义。
2.就“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全国各地都有研究,但是其成果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并且有一定的局域限制,这正是课题要研究的地方,要研究我县的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同时寻找适合我县的后进生转化途径。
3. 研究“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推动我县高校课堂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县教育大发展。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通过文献查阅,应用元认识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相关教学理论,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各种课程理论、教学模式的特点;通过网络、文章、杂志和报刊等信息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整理、收集已有的关于中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对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和研究,吸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了解职业中学后进生的研究现状,并以此为依据编写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对我校后进生的现状进行调查。整理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转化对策。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行动研究,具体运用了以下方法:
1.文献法
应用元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等相关教学理论,了解现代生物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各种课程理论、教学模式的特点,通过网络、文章、杂志和报刊等信息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收集、整理已有的关于高中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对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和研究,吸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
参照他人的研究和问卷调研情况,编制了适合我校后进生的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精心统计和分析研究,探讨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
3.访谈法
笔者精心准备了一些对不同类型后进生如何因材施教的问题跟优秀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并做下了详细的访谈记录,了解他们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真实感受,然后进行分析,增强转化后进生对策的实用性。
四、中学后进生成因调查与分析
(一)中学后进生成因
根据对调查和访谈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研究的成果,造成中学后进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
1.内因
内因,即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原因,亦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研究发现,导致中学后进生形成的内因主要包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不良的学习动机和消极的学习态度、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及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素质不佳等。
(1)原有基础知识薄弱
笔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和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学习结果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教育中每一学科的学习任务都是按顺序进行排列的,后面的学习是建立在前面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上,与以前学习无关的学习任务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最简单的学习任务,也是以曾经学习过的知识为基础的。如果学生对前面的学习任务没有掌握的话,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没有相关的原有知识作保证,学习过程是无法顺利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对于新的学习至关重要。
(2)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生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学习兴趣对学习的推动作用己在所有教育工作者中达成共识,所以凡是优秀的教师都会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如果学生的学习不是由于兴趣使然,而仅仅把它视为一项任务、一种负担,这种被动的学习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还可能逐渐导致其学习困难。不同后进生没有学习兴趣的原因各不相同,尽管形成原因多样,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因为不喜欢,使得对学习的热情不高,求知欲不强,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够,难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吸收,最后导致学习的困难,因为学习的困难,使他们更加视学习为一种负担,形成畏难心理,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厌学情绪,形成了恶性循环。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前提,而相反,不良的学习动机则是导致其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对学习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而实践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学困生学习动机不良,学习态度消极。笔者认为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的单向性关系。这也就是说动机水平可以影响学习,而学习成绩又可以增强或降低学习的动机水平。如果学困生认为自己努力学习就会获得好的成绩,就会增强他的动机水平,他就有可能努力去学习,相反,如果后进生认为即使自己努力了,但也不一定或不会获得好的学习成绩,那么会进一步降低其动机水平,他就不可能努力去学习,如果后进生虽然知道努力学习能获得好的成绩,但是他不相信自己能够努力去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水平也会降低。后进生的不良学习动机和由此决定了他们在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所持的消极学习态度是导致其成为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决定着学习效率,直接影响学习成绩。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不良的学习习惯也是导致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课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多个环节。
学优生和后进生在课前预习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学优生较后进生做得要好,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有时间预习或认为没有预习的必要,可见,不能很好地安排学习时间或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是导致预习这一环节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的主要原因。没有很好的预习加上学习基础的薄弱导致后进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打磕睡、讲小话、吃东西等分散课堂注意力的不良嗜好,课堂上的注意力分散导致了后进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造成某些知识的缺漏,甚至错过整节课的内容,课堂是学习中最主要的环节,课堂上由于注意力的分散造成的内容缺失便成了恶性循环,以至于做笔记、课后作业、复习等都成了空话,长此以往,就使得学习起来越来越困难。
后进生的这些不良学习习惯使得他们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碰到学习问题时不设法寻求帮助去解决,而是置之不理,使问题越积越多。部分后进生没有养成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不会根据生理规律去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不顾自己的生理的承受能力而加班加点的去学习,经常打疲劳战,结果使得白天没有精力学习,使得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不良的学习习惯也是影响后进生学习不利的因素。
2.外因
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外因都通过内因在后进生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学习任务重、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和观念的影响等。
(1)学习任务重
笔者对高三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三开设了9门文化课,另外还有信息课、文体课和劳技课等其它课程,因开设课程多,作业量大,每天学生上完课完成作业后基本没有时间剩余,这也是导致大部分学生预习、复习、独立作业等各学习环节缺失的重要原因。因为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导致了各科学习时间不足。学生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对某些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找不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身能力。同时,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很难对原有的薄弱学科进行加强和巩固,进一步影响了学习。
(2)学校教育的不足
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理所当然地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故学校教育主要表现为教师教育。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后进生的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① 每个学生的潜质不同,老师在“因材施教”上下功夫不够。一个班一个教师同时面对几十个学生,这使得教学只适宜一部分学生,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则不适应。而一般的教师的教学只是照顾大多数的中等生。这主要是受传统教学评价观念的影响,一般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及格或刚超过及格线,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一般,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完全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受此观念的影响,这些教师忽视了部分学生对他们的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的不适应性,当然也不会采取相应的办法来弥补其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时产生的困难。
② 一部分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常常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他的课,同样也会因讨厌一个老师而不喜欢上他课。一些教师因自身专业素质不高、教学方法单一、处理不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不畅和对学生要求过高等原因而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对这些教师及其所教授的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态度,进而产生了学习困难。
③ 部分教师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重视不够,方法不多,措施不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为了赶进度,提前结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向学生介绍教材之外的相关生物知识,这种将教学转变为单纯知识传授的行为,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④ 应试教育观念普遍存在。部分教师教学思想不端正,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把教学重心放在了学优生身上,对后进生的关怀和帮助不够,甚至有歧视后进生的现象,使他们产生了自卑、恐惧心理,滋生了厌学情绪,失去了学习信心,最终成为后进生。
除主要的教师因素外,学校教育的影响还包括学校的办学及管理理念、学校学习风气、学校环境等等一系列其它的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启蒙老师。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父母都非常关心子女的学习,在这一方面后进生和学优生几乎不存在差异。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学习都非常关心且都非常注重对他们的教育,但是父母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导致了不同的教育结果。父母好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和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力地推动孩子的学习;反之,则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消极的作用。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家庭环境因素也会或多或少地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如父母的职业、文化层次、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心理沟通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兄弟姐妹的学习情况等。
(4)社会不良风气和错误观念的影响
“社会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良风气和错误观念对后进生的形成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这种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改革开放后,社会上的一部分个体劳动者文化层次虽低,却先富裕起来了,因此社会上有了“读书无用”、“多读书不如早赚钱”等论断,中学生因鉴别能力还不强,容易受这些错误思想的影响而放松学习;其次,中学生热衷的电视节目如韩剧、武侠片等不断上映,还有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不断推出,甚至部分学生还会不理智地疯狂地去“追星”,分散了他们的学习精力,浪费了他们的宝贵学习时间。还有,随着个人电脑和网络在普通家庭的普及,网络游戏,网络QQ等不断的升级,很多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或游戏而耽误了学习;再次,应试教育的观念在社会上仍广泛流行,在很多人看来,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给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滋生厌学、畏学情绪。
五、后进生转化对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变后进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弄清楚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工作的基础。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只有对后进生进行更多深入的了解、倾注更多情感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其更好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转化学困生的途径,以及在转化后进生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后进生转化的方法和策略
1.学校方面
这里所说的学校方面,全面地说应该是整个教育系统,因为虽然具体的事情需要学校来做,但离开了整个教育系统的支持,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也无法进行。
(1)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学生。课堂上问题的选择和设计,都是针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而言的,但是要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那么教师的问题设计就应面向全体学生。由于所有后进生的知识体系有缺陷,有的认知有困难,教学中要根据他们的实际,不能苛求,可适当降低要求,并落实分层教学的一些作法,切实减轻他们的学习和心理负担,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备课时,要为这些学生设计简单的题目,课堂任务要有梯度,给他们机会参与,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作业任务要有层次,以保证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宽和提高;在平时的测验中,题型和难度要合理,保证70%以上的基础题,避免考试的屡屡失败扼杀后进生的自信心,被迫选择放弃学习。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抹杀了学生个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寻找新的、贴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本身。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能依靠一套模式去上课。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期望的积极效应。
在尊师重教的传统下,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权威的专制的师生关系。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对教师仅能听从,不能有和教师不一致的观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要性的地位,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地位。但是教育的效力来自受教育者的认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师生关系的核心就是把师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即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位学生都有不可剥夺的利益和主体尊严。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互相敞开和接纳的关系,教师和学生要本着沟通和理解的目的,通过教育对话的途径,彼此吸引、参与包容,从而分享对方的知识、思想、意向和情感。另外,教师的期待,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形成对良好学习成绩的期待,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
2.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管是家庭内部的氛围,还是父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当一个家庭出现了学习困难学生,家长们又应该做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给孩子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不可能每一位家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能够在学习上给孩子全方位的指导,但不管家长的学问有多高,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并不困难。有许多家长忙着各自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于是让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整天打麻将,不想管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还有的家一长经常在家里争吵,让孩子无法安心的学习。这些都不是好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成人成才。但这些问题不是不可改变的,只要家长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放弃一些休闲的时间,避免一些无谓的争吵,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对于预防和改善孩子学习成绩差、厌学和自卑情绪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后进生也渴求进步,当他们置身于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里,也不会轻言放弃。
(2)家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给与他们理解和鼓励。
现在有许多学生都感觉学习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老师和家长学。这是与家长平时要求太高,督促太紧有关系,孩子在生活中体验不到快乐,整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一点休息和娱乐的时间都没有,考差了还要挨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家长应该知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承担着相当大压力的,即使是后进生他也不甘心永远落后,这时家长不能一味的提要求、定标准,而是要对孩子的考试失利给予理解,帮助其分析原因,探讨对策,避免下次再次失利。这样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如此关心体贴我,我如果不认真学好,就太对不起他们了。学生这样一种自发的学习动机要比父母逼着学习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强许多倍。另外,家长也需要及时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当前所处的情形,探究下一步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摆脱学习困难。
3.社会方面
学习困难现象虽然发生在学校,但是社会也有其一定的责任,并且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时间长了也会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这个范畴很大,可以是某一个固定的小区,也可以是指整个社会的风气和舆论,总而言之,后进生的转化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社会人员对后进生关心不足是当前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一大障碍。许多社会人士对后进生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后进生的成长漠视甚至歧视。后进生也能明显感受到自己受周围人的冷落,还会有人在他们背后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笔者希望全社会的人员都能对后进生有个正确的认识,共同来关注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而不再对他们的成长有消极言论,多看看后进生的长处,多奉献自己的爱心,相信后进生也能感受到全社会对自己的关注,觉得自己不再孤立无援,不再受人歧视,自然也就有学习的动力。
总之,后进生并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后进生的转化也不单是哪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家庭、学校和全社会共同的职责所在。相信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来关注和帮助后进生,形成教育合力,他们的教育转化工作定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差异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产生的不同影响,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产生后进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因此关于后进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中外很多学者致力于后进生的研究,并积累了很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本课题组在借鉴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职业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得出了以下结论:
1.由于种种因素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学习感到困难,主要的内在因素有:(1)原有基础知识薄弱;(2)缺乏生物学习兴趣;(3)不良的学习动机和消极的学习态度;(4)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及不良的学习习惯等,外在因素主要有:(1)学习任务重;(2)学校教育的不足;(3)家庭环境因素;(4)社会不良风气和错误观念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访谈等,得出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结论。
2.针对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因此本文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转化策略:(1)学校方面:①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②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期望的积极效应;(2)家庭方面:①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给孩子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②家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给与他们理解和鼓励,(3)社会方面: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鼓励后进生,提供宽松温馨的舆论环境。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可能在判断后进生上存在偏差,有的应归为后进生的没有被归入。
2.由于本人能掌握的资料不足,加之笔者水平有限,虽然花了时间却难以拿出一个理论和实践上都比较令人信服的后进生的操作性定义,使研究站到一定的高度。
3.后进生的成因是复杂的,涉及到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而对于社会和家庭的成因是笔者无法改变的,只能立足于教学和后进生的研究,通过改善自身的教学,加强后进生心理特征的研究,进行力所能及的教育,转化后进生。对那些受社会、家庭影响较深的后进生来说,笔者的转化效果不尽人意。
4.对后进生的转化的研究,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需要得到学校和家长的支持,更需要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和班级其他学生的配合,应该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小结
后进生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转化后进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本质涉及到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由于本人知识不足,研究能力有限,不能整体把握,也未能完全对各方面成因做定量的研究。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协同的、持久的、不断创新的工作。古人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这种理念。当我们的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给予后进生足够的关注、足够的爱心、足够的帮扶,后进生的预防和转化问题一定能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