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孙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初步了解作品的语言特点。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读中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思念。

教学难点:了解描写方法,感受语言特点

教学预设:

   一、导读——回顾画面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骆驼队来了童年生活 怀念童年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随机板书:看咀嚼谈驼铃 想剪毛 问去向)

师过渡:那排列成一长串,沉默的等候着人们的安排的骆驼队为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使我的童年变得如梦似幻。(板书;如梦似幻)

2.童年生活的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

二、批注——感悟画面

过渡: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耐人寻味的童年写出来的呢?需要同学们认真读书,用心品悟词句。请你从这四个场景中选择一个使你印象最深的,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作批注。

1.学生自主选择语段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你汇报哪个场景?

学咀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注:细致、特点鲜明、看得入神)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注:看傻了,傻得可爱)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1)师:今天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想看见骆驼并不大容易,在旧北京却经常可以看见拉煤的骆驼队,因为爸爸买煤,我有机会细细地看这种大动物。看看‘我看得多细啊’,都看了它的什么?      看呆了是什么意思?

师: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然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

(2)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可爱)读出这样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来。

不同读法: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呆住;重读,读出骆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3)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着背一背。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     ),那样(    ),那样(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大鼻孔里(        ),白沫子(        )。我(        ),(            )。

师;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漏无疑。继续汇报

谈驼铃

(1)对于驼铃的作用,爸爸的看法是什么?我的看法是什么?我和爸爸的看法完全不同,你喜欢哪种看法?(板书;天真)

(2)文中多处写到驼铃的声音,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①这三句话都是写到驼铃声,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听一听,这三处驼铃声有什么不同?

预想:第二处“更清脆”与第一处的“铛、铛、铛”比较;第三处是作者记忆中的驼铃,在回忆中,发现童年并没有走远,骆驼队仿佛就在眼前,驼铃声也仿佛响在耳边,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

②这驼铃仅仅是给行路的人增加一些情趣吗?

点评:这驼铃声在作者的记忆中是那么清脆,那么悠长,成了作者童年里最美妙的声音。继续汇报

问去处

(1)“谁?”问得莫名其妙,一门心思想着骆驼

(2)“总是问,总是问”夏天,我还可能问哪些关于骆驼的事?师;充满好奇(板书:好奇)

师:因为思念骆驼,头脑里满是骆驼的事情,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心里想的问题问了出来,继续汇报

想剪骆毛

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注:在小作者眼中骆驼就是人,甚至是她的好伙伴)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注:多着急呀!)因为太不整齐了。(注:幼稚,在作者心中骆驼象人一样需要理发)(板书;幼稚)

点评:作者的想法多么天真可笑,你的童年里也一定有类似的奇思妙想吧?谁愿意说说?这些事与作者想给骆驼剪毛、理发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悟情——留恋画面

过渡:刚才,同学们在批注中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贴近林海音的心灵,这四幅画已不再只属于作者,而属于我们每个人。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这四幅画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有骆驼)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冬阳下的骆驼队?她想通过骆驼队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你充分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段,画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想:代表作者的童年;代表作者的故乡;表达对童年对故乡的思念。引导学习表达眷恋童年,思念故乡的语句。

1.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1)读读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想:三个相同结构的句式节奏感强,突出时间过得快;童年留不住,一去不还,表达对童年的眷恋之情,透着淡淡的伤感。

(2)朗读抒情

童年是多么美好啊,我真想把它永远留住,真希望它能象季节一样可以轮回,真希望它能象骆驼队一样可以再回来,可是它却一去不还啊!我怎能不为之伤感!(引读)

童年一去不还了!就在这叹息声中我似乎又听到那熟悉的驼铃声,时光虽然逝去,可是故乡依旧在,那是一份绵长的思念啊!(引读)

2.作者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

不是,骆驼队只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她思念着老北京古色古香的城墙,思念着温馨的四合院,这里曾回荡着她儿时爽朗的笑声,她思念着热闹的街市,这里能买到好吃的北京糖葫芦,她思念着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

点评:就这样,作者把对童年思念和和留恋之情倾注于笔端,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3.品悟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你想怀着怎样的情感读这段?(板书:幸福、感伤)(指名读2人)

预想:怀念、回味、感伤与幸福交织在一起

(3)齐读

4、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和温暖交织的情感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骆驼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这样的三个词又够成了一幅画面,这样的拟题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五、拓展阅读     

在作者的记忆当中,这一幅画面已经成为作者童年生活的象征。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作者把这一切写进了小说《城南旧事》里,后来又被拍进了电影。推荐给大家希望同学们能喜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骆驼  骆驼词条  教案  教案词条  童年  童年词条  
教师

 马路

课  时  教  案课题四单元3. 马路不是游戏场活动目标1. 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2. 知道有关的交通规...(展开)

教师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

合欢树教学设计:柴荣(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评析:夏宇(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只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展开)

教师

 老师批改作业100例精彩评语

老师改作业的评语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作为老师,也不免有词穷的时候。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分享:批改作业100例精彩评语,给老师做参考,批作业的时候一定可以用得上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