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思想及原则经常被一些企业家用于指导商业竞争,也被一些企业管理学家所推崇。《孙子兵法》中的“正合奇胜”思想在战略管理上有很大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势篇》写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大意是,总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 孙膑发展了奇正,用有形的东西去制伏有形的东西,就叫做“正”;而用无形的东西去制伏有形的东西,就叫做“奇”。而奇正之所以有无穷的组合,就在于可以对将士进行不同的组合与配置。 “正”意味着实力、方向感、原则性、常规性等等;而“奇”包含着机遇、灵活性、迂回、特殊性等等。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正”可以看作战略性谋划,“奇”可以看作策略性行为。在战略管理中需要以“正”的思想作为指导,企业做到“正”就是苦练自己内功,在其产品或服务方面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在内部管理上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规章制度,同时又要严格执行,在服务中做到诚信细致,等等。这些东西来不得半点儿投机取巧,只能扎扎实实地去做,市场竞争和日常管理中要保持相当的灵活性,能够因势利导,在内部管理和市场竞争与开拓中能够敏锐地把握机会,这是技术性、技巧性的行为。
在企业具体运营管理中,“正”与“奇”要保持平衡,不可偏废,但往往很多企业在“正”与“奇”的选择中做不到这一点。
如果偏废“奇”只强调“正”,企业就会错失发展良机,管理就会因循守旧、保守呆板,企业就会缺少活力从而丧失动力。相反,如果过分强调“奇”而偏废“正”,往往就会走向邪路,缺乏战略方向感,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利益,但不能长久。
两方面偏废的案例比较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段时间内,一些企业比较迷信于一个点子救活一个企业,一个营销方案让产品瞬间走俏,事实证明这些都是昙花一现。比如,上世纪90年代河北一家服装厂的一个老总在观看电视剧《少帅传奇》时,从张学良戴的帽子获得灵感,设计并生产这种“少帅帽”。这个产品一时间走俏全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好景不长,这家企业时间不长就倒闭了。原因在于除了这款少帅帽外,企业没有其他主打产品,对这款帽子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以“奇”制胜的案例。
“奇”胜确实充满了很大的魅力,能够给人更多的惊喜,更多的意外。但迷恋“奇”不注重“正”,最终只能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非长久之计。
就是中国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今天,也有相当企业迷恋于“奇”的功效,不走“正”的方向。比如,五粮液的代理商银基集团把企业发展寄托于官员公款消费的高端酒,错误地把 “奇”作为方向。事实也证明这种方向是错误的。
事实上,很多企业能够明确判断出什么是“正”、什么是“奇”,但在一些特定的市场领域却迷失了方向。比如“黄赌毒”也是一个具有很大需求的市场,但除了一些犯罪分子外几乎没有企业把这个“市场需求”作为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围绕这个“市场”开展业务。企业会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市场是被法律和社会所不容。当然这是一个极端例子。然而,在高端白酒消费市场中企业就产生了误判。其实,对于“正”和“奇”的判断非常简单,只要符合普遍的主流价值观、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一般原则的东西就可认定为正。这是一个基本判断。也就是说企业在“正”的问题上就是要遵循社会、市场及企业的一般发展原则,按着原则行事。做到这点就是能够守“正”。
在战略管理中之所以守正,在于“正”的思想是体现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实力的常规行为。战略管理中如果不把这种基于发展实力及核心竞争力的“正”作为目标,企业注定会走向投机取巧,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形成这个局面,“奇胜”的目标也不可能达到。
“正合”为道,“奇胜”为术。正合与奇胜相结合,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方能游刃有余,企业发展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专家认为,企业战略的基本定位与发展方向就是“正”,而随着环境的迅速变化,企业对具体指标做出的调整就是“奇”。近些年来,一些企业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采用滚动规划的办法,既坚持了企业战略的基本定位与发展方向,又充分体现了对环境的动态适应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战略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