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老板打死也不会告诉你的3个灰度管理法则

文|良大师

我在文章《晋升依靠隐蔽技能》一文提到一个概念,在人文体系中,有很多“暗物质”,因为和传统观念相悖,或者与主旋律不符,最终石沉大海。

管理也一样,流传和盛行的往往是名门大家,被棒为金科玉律的也都是符号常识。

今天,剑走偏锋,谈3点非正统的管理法则,看能不能扶你两步。

1.劳力辩证法则

先说两件事。

第一件,在500强时,领导更换频繁,迎来送往,我观察到一个现象。

那些对待员工严苛,作风强硬的领导,当取得好的成绩,离开原机构后,大家反而会有一种感激和爱戴,之前的苛责会被一笔勾销。

第二件,后来我做咨询,去一家企业调研,发现一个怪现象。

那企业业绩非常好,而且业务结构也很健康,按照常规发展,全体员工放假2个月,都能完成全年任务。

可总经理对员工仍然不肯罢手,各种折腾。一会儿全员技能考试,一会儿交叉大拜访,一会儿产品深度开发......

但是,这些动作并不能直接带来多少业绩,而且还给员工带来很大负担。

我问那总经理,既然业绩这么好,为什么不给员工稍微放松一下。

他说,一是保持节奏,节奏一松散,再想紧就不容易了;

二是,员工付出越多,越会珍惜成绩单的来之不易。

上述两件事,当时都不明就里,只到听到一个概念,才茅塞顿开,这概念叫做“劳力辩证”。

“劳力辩证”现象,是德国思想家罗尔夫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讲了一个故事。

约翰是美国空军士兵,他好不容易通过了跳伞测试。在这之后,会有一个隆重的仪式,每个通过的人可以得到一枚降落伞形别针。这可是所有伞兵都梦寐以求的东西。

轮到约翰时,他的上司竟然以一种挑衅姿态站在他面前,将别针放到他胸前后,猛击一拳,结果别针扎进了约翰的身体。

从此以后,那枚别针和小小的伤疤,一起被约翰当成了荣誉的象征。

别针被裱进框,挂上墙。而伤疤,约翰则一有机会就向人展示。

罗尔夫说:这是认知不协调的一种表现,人都有把磨难后的成果神圣化的倾向。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反应。

“劳力辩证”可以解释很多日常现象,比如:

为什么黑社会帮派,入会程序如此残酷?因为,这样一来,通过者反而更自豪。

为什么一个女孩,迟迟不愿离开人渣男友?因为,痛苦换来浪子回头,不更有意义吗?

为什么总是抱怨公司不好的员工,却不会离职?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苦难,是一个个筹码,迟早会换来亮丽的成果。

所以,回到我们的主题,给员工很大压力的领导,不见得事后就会得差评,甚至还会让对方心生感激。

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你必做取得好成绩,这些压力必须给员工带来了福利,否则,当你残血爬行时,员工们只会围坐叫好,而没人求援。

2.有效敬畏法则

在某次培训中,我们让学员列举上级的哪些行为最让人讨厌。原以为责骂什么的会排在第一位。

谁知道竟然是“反复的口头威胁”。

所谓“反复的口头威胁”是指管理者动不动就拿“让你下课”,“要清退你”来吓唬员工,但却雷声大,雨点小,威胁总停留在口头上。

管理学大师约翰·科特就曾说过:对下属反复的口头威胁,不仅会让员工反感,对上级失去敬畏,而且起不到任何的正向作用。

“敬畏”是领导者必须拥有的一件法器,所谓令行禁止就是由此而来。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有效敬畏呢?先讲一个我最敬畏的领导。

当时他临危受命,整个公司业绩低谷,人心散漫,本以为他到任会先放三把火,谁知他寂若寒水。

前两个月除了出台几个新规定,经常去各部门走走,了解一下情况 ,好像什么正经事都没干。

只是到了第三个月,他猛然出了大招,一次性免去了近三分之一的中层干部,而且都是有规可依。

这时大家才知道,人家那两个月并非啥都没干,而是把很多东西放进了购物车,差不多了,统一结算。

那领导的敬畏之处就在于此,两年多,从没见他训斥过哪名员工,顶多拿犀利的眼神瞅着你;也没见他口头威胁过谁,但没人敢越雷池半步。

这位领导就很好诠释了“有效敬畏法则”。

科幻作家兼心理学家克拉克,在其科幻小说《最后一个地球人》中揭示了“有效敬畏法则”。

外星人想帮助地球人,但是人类不怎么听话,于是外星人挑了一个最不听话的地区,通过高科技,让阳光再也照不进那个地区。从此以后中的几百年里,所有人类再也没有敢冒犯的。

这虽是个虚拟场景,但克拉克想告诉我们一个要义:想要树立权威,就要用最强的暴力,惩罚破坏规则的人,只用一次,这种震慑就会永远回荡在人们的脑中。

这个法则,非常适用于新上任的管理者,挑一两个负面典型,往死里磕,一搂到底,绝不手软,利刃一出,保你任内太平。

想起我上中学时,放学途中总被几个小痞子拦截。我们家属院里有个大混混,告诉我一个绝招,再遇此事,不顾其他,只抓住一个往死里打,后来试了,果然没再受他们欺负,想必就是这种法则的作用。

3.沉默的监督者法则

80年代的香港,曾发生过几起灭门惨案,几起案件有个共性,受害者家里的佛像都被蒙住了眼睛。

所以警方一度认为施暴者是佛教徒,历经周折,终于破案,才发现罪犯没有任何宗教信仰。

于是警方就问他,为啥每次作案都把佛像眼睛蒙上?

那罪犯说自己也不知道为啥,就是不想让佛看着自己。

此事对香港警方也有了启发,制作很多警察的肖像,放在一些盗窃频繁的超市,后来那些场合的犯罪率果然降低。

这个法则就叫“沉默的监督者”。

你可能会问,这和管理有什么有关系?其实关系很大。

记得我还在500强时,某次客户去公司参观,看到公司墙上布置满满的,有公司领导的照片和寄语,有各个部门的业绩展示。

他就问我,你们搞这么多花里胡哨有用吗?会不会干扰员工的注意力?

当时,我竟无言以对,现在知道了,这就是“沉默的监督者”法则

“沉默的监督者”,也被英国某心理学实验证明。

实验在办公室茶水间进行。公司多年来会提供茶水和咖啡,但是会收费,工作人员把建议价格写出来,贴到墙上。下面放一个“诚实盒”,享用者自愿投入硬币。

后来实验者在价格表上贴了一个横条,一开始只是空白,没有任何解释。后来的10周,每奇数周贴上眼睛的照片,每偶数周贴上鲜花的照片。

10周后统计结果,出现了有意思的现象。奇数周收到的钱是偶数周的3倍,说明那双假眼睛起到了作用。

“沉默的监督者”实验说明:

一种象征性的监视符号,便可改善人类的行为,而这个过程中完全没有意识地参与。

所以,你应该也能就此悟到点什么?

我曾共事的另一位优秀领导,似乎就精通此道。

每年给各部门下达任务后,一定要举办一次隆重的签约协议。签什么呢?军令状。

内容就是,如若完不成任务,自愿就地免职之类的......

每个部门经理签完后中,还要手棒军令状和大领导合影,最后把军令状和合影裱进框里,挂到每个经理座位后面的墙上......

你可以想象,每早经理坐在位置上,感受背后的推力,心中暗唱“是你,多么犀利的目光”,纳尼,透心凉,就是介个味......

上述3个法则,劳力辩证、有效敬畏、沉默的监督者,并非信口胡诌,都有心理学理论根据,也是我日常观察后的发散思考。

所以,学点心理学,无论你是不是管理者,对你观察这个世界,解释一些现象都有很大帮助。

【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申请授权,谢谢合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灰度  灰度词条  打死  打死词条  法则  法则词条  老板  老板词条  告诉  告诉词条  
综合管理

 优秀领导必须掌握的技能

 领导能力通常是指其聪明才智和工作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预见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等。领导者只有较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