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治理校园欺凌,家庭教育不能缺位

日前,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介绍,教育部印发了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在今年上半年,将启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指导各地进一步开展全面排查,及时发现隐患苗头,做好疏导化解,及时消除隐患,防控化解风险,同时也明确各方责任,健全长效工作机制。(1月27日 教育部网站)

 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照…… 近年来,学生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根据联合国报告,全世界每3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曾遭受过欺凌。报告还提到,很多青少年最近一个月至少受到过一次欺凌。2017年5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小学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小学校园欺凌发生率高达25.80%。校园欺凌事件就像横亘在和谐校园里的一道鸿沟,牵动着社会的神经。

治理校园欺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通力合作。校园欺凌虽然发生在校园,根源却在家庭教育。事实证明,两种孩子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实施者和受害者:一种是被过度宠爱、称王称霸惯了的孩子,另一种是缺少温暖、无人关爱的孩子。

在防治学生欺凌中,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长理所应当地承担起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义务。如果孩子对同龄人施暴或者有施暴倾向,切不可抱着“护犊子”的心态偏袒自己的孩子。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应主动探寻孩子施暴的原因,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问题。

从法律上说,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从心理行为上说,父母是孩子模仿学习的第一对象。不少施暴学生都来自于暴力家庭,还有一部分家长有意无意地言传身教对暴力的推崇。比如,某校一名男生与同学发生冲突时,总喜欢通过打架的方式解决。心理辅导老师深入了解后发现,这名学生的家长平时就常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

任何教育都替代不了家庭教育。调查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缺失是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单亲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往往缺乏来自父母及家人的关爱与指导。

家庭是开展品德教育、责任感教育的最好场所。为此,家长务必加强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明辨是非,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善恶标准,配合老师、学校进行管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缺位  缺位词条  欺凌  欺凌词条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词条  治理  治理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