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课堂中的“低头”现象,宁波工程学院在每个教室都挂上了两排手机袋,建议学生在上课前自愿将手机放到收纳袋后再就座上课。
从新闻报道看,此举赢得了师生的支持,比如,该校某老师在上《国际物流》课时,学生总数81人,其中有75人自愿放下手机。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学校或老师禁止学生玩手机的做法引发了争议和纠纷,方式粗暴恐怕是重要原因。比如,有将学生手机泡到水里的,有砸坏的,有没收的,也有因此把学生劝退的……五花八门。不难发现,宁波工程学院的做法更易于师生接受,效果也更好,很多措施值得称道和学习。
一是先实验后推广。据介绍,该校电信学院和经管学院在两年前开始“无手机课堂”的尝试,最近才大规模普及。先行探索,再分步推进,科学又稳妥。
二是该活动由教务处、学生处发起,事先征求了师生意见,有较好的民意基础。征集意见本就是宣传、教育和凝聚共识的过程,为顺利推进该举措打好了人心基础。
三是教师、党员、学生干部率先垂范,起到了引领作用。据悉,手机收纳袋的使用以教师、党员和学生干部带头的方式进行,而对一般学生遵循的是建议提倡、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的示范,符合“言传不如身教”的道理,利于活动顺利开展,避免了矛盾冲突。
四是此举彰显了学校对学生的负责态度和良苦用心。大多数同学都是“低头族”的一员,课堂上缺乏对手机的控制力,虽然也想用心学习,但总是抵挡不住手机的强大诱惑。这一做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控制上课玩手机的冲动,净化学风,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要想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下手机,从根本上说还得依靠课堂改革,增强授课吸引力。首先是内容上,应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让专业学习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打造高质量课堂,用鲜活而精彩的内容吸引学生。其次,要减少“满堂灌”现象,多增加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动手、实践等环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主动引入微课、慕课等新媒体手段,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在出台手机管理办法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三观”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才是学校教育的最大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