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答记者提问时提到,“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基于“双轨”的双通制,重点抓好制度保障等三个环节,其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建立职教高考制度。(12月8日 澎湃新闻)
国家层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对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地位,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在此之前,四川、重庆、山东、福建、江西、安微、江苏等省市均宣布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但在实际运行中,不论是重视程度还是社会影响力方面,与“普通高考”都还有较大距离,“职教高考”的制度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首先,对“职教高考”重视程度不够。从已经实行“职教高考”的地方看,普遍存在对“职教高考”重视不够的问题:有的地方把“职教高考”称为“小高考”“假高考”,认为普通高考才是大考、真考,才具有选拔性和竞争性,“职教高考”就是走程序而已;有的区县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召开“职教高考”联席会议,有的连专门的考试布置工作会议都没有,只是发一个文件了事……
政府部门尚且如此,老百姓对“职教高考”的认同感可想而知,不少学生和家长甚至羞于承认参加了“职教高考”。从政府部门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职教高考”普遍重视不够、评价不高,“职教高考”污名化情况较严重。
其次,“职教高考”含金量不高。社会对“职教高考”重视不够、评价不高,根本原因在于“职教高考”含金量不高。
一是录取的人数较少。陈子季司长表示,“我们依托这一制度,把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在内容上、培养上衔接起来,任何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职教高考制度进入任何一个职业院校的任何专业学习”。但从实际情况看,据此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据媒体报道,2014年,全国高校录取率达到86.5%,而中职升入大学的仅为9%。2020年,在西部直辖市重庆,高考录取率达到92.5%,录取人数达26.18万人,而中职生通过对口高考和3+2直升进入大学的仅为4.94万人,占全市高考升学人数的18.86%。中职学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学的道路还没有完全打通。
二是录取的档次较低。由于本科招生人数太少,参加“职教高考”的学生95%以上只能报考专科。从2018年到2020年,广东省每年从中职生中招收的本科生分别为200人、260人、280人,三年共计740人,还不如一所普通中学考上本科的人数。再加上近年来高职扩招,不少没有参加“职教高考”的中职生凭同等学历也能上高职院校。参加高考与不参加高考没有多大区别,“职教高考”的含金量被进一步稀释。
三是录取学校收费较高。参与“职教高考”录取的高等院校,大多数是收费较高的民办高校。而中职学生又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经济基础普遍薄弱,不少学生因高职院校高昂的收费望而却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教高考”的吸引力。
再次,“职教高考”操作程序复杂。虽然“职教高考”含金量不高,但考试的程序却比普通高考还要复杂,考生支付的时间成本和经费成本比普通高考还要高。“职教高考”要参加“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两次考试,而两次考试的时间、地点、主考的机构又各不相同。“文化素质”考试一般在考生所属的区县,由当地考试机构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测试则由有关高校组织实施,而有关高校往往距离考生所在地数百公里,要面对安全、交通、食宿等问题。
要真正发挥“职教高考”在选拔人才、促进教学、推进改革、服务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还须进一步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加大对“职教高考”的宣传力度,增加“职教高考”的含金量,优化“职教高考”的考试程序。
第一,加大对“职教高考”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大对《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等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改变某些地方领导和部门的错误认识——片面强调中职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服务,认为中职学校只能抓就业教育,不能抓升学教育,让“职教高考”同“普通高考”一样“有为有位”。
第二,增加“职教高考”的含金量。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要落实“职教20条”的各项措施,必须增加“职教高考”的含金量,提高录取比例和录取档次,打通从高职到本科、研究生的学习通道。当前,最迫切的就是增加本科的录取人数,以改变人们对“职教高考”是“小高考”“假高考”的错误认识。
第三,优化“职教高考”的考试程序。“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生考试办法,是“职教20条”提出的措施之一,也是“职教高考”同“普通高考”的重要区别。各级教育考试部门和有关高校要本着保证质量、方便学生、确保公平的原则,优化考试方案,精选考试内容,减少考试程序,让“职教高考”既好看又好用,真正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