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示范校创建当适可而止

学校校门口、荣誉室总会有各种奖牌奖章,这些荣誉当中有一部分是各级各类示范校的铭牌,语言文字示范校、食品安全示范校、民族团结示范校、信息化建设示范校、体育运动示范校、健康文明示范校……一所学校不会同时拥有这些奖牌,但是总会有几个,且越多越好,因为这是学校所谓的“面子”,也是展示给外界的“里子”。

为了这些示范校铭牌,学校动用人力、物力、财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诸多努力。一般来说,示范校的申报有两种:一种是对教育教学有促进推动作用的,学校自愿申报;另一种是整体推进,不管学校是否愿意,都得“自愿”申报。

无论哪种申报方式,学校都得从领会文件精神、熟悉申报标准、明确申报流程做起,先召开领导班子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接着召开教职工会,安排工作,跟进监督。随后,成立领导小组、设置方案、分工、收集材料、装订材料一系列工作在全校展开,有些工作有基础能做到,资料收集扎实有用;有些资料处于空白或薄弱状态,还要通过多种方式补齐,比如托关系复制、网络下载等;资料收集完成后开始装订,标签、封面、目录等每一项都有模有样。

这一系列的工作让直接参与的管理人员和老师叫苦不迭。一年下来,这样的经历不知有多少次,每次申报资料内容、封面、档案盒都不一样,都得从零开始。于是,有的老师戏称:自己不是在做材料,就是在做材料的路上。

学校减负、教师减负、学生减负,让学校回归主责主业,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让学生乐学善学,不是理想,而是要成为现实。眼下,各种进校园花样百出,学校轰轰烈烈地扯起大旗,热热闹闹地搭好台子,最后唱戏的是教师和学生。虽然相关部门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进校园项目,但对于示范校进校园尚没有明确要求。各个部门按照工作安排,开展各类示范校评选,学校参加不是,不参加也不是。学校花费大量精力完成各种示范校创建工作,如果能坚持下来,能促进教育发展,促使学生成长,也是好事。但就现实来看,示范校创建最有价值的不是创建过程及成果运用,而是那块牌子。有了某一块示范校的牌子,创建的成果便无人问津了。

学校自愿或被动申报示范校创建,主要动因在于获取更多教育资源乃至社会资源。不同部门开展示范校创建工作也是出于工作需要,但不该将工作转化为行政命令。另外,教育是一项系统、综合的大工程,学校本身也包含诸多课程,如果仅就其中一项进行专题教育,可能会人为撕裂教育。示范校的创建要遵循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有用的原则,要减少不必要的创建。

一要建立示范校创建“白名单”制度。明确规定需要创建示范校的项目、内容,杜绝“搭顺风车”的创建行为,减轻学校尤其是教师的负担。

二要弱化示范校的评价功能。就现实来看,学校参加示范校创建,主要目的在于增加考核评价分值,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要让示范校回归“示范”这一本质,要减少其在考核评比中的权重,或者不纳入考核指标。

三要积极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的问题与症结最终要靠教育发展来解决。优质均衡发展,要让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发展观、育人观,真正将视线、精力、资源投向教育本职主业。为此,要减少对学校不必要的干扰,让学校静下心来育人。

四要严格“搭车”收费行为。对于教育行政部门以外的示范校创建活动,教育部门要敢于说“不”。教育部门要当好学校发展的“娘家人”,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同时,教育部门也要减少本系统内的各种示范校创建活动,“瘦身”减负要从自身做起。

过多的示范校创建牵扯了学校管理者、教师过多的精力,让学校苦不堪言,让教师忙得“团团转”,有时学生也要接受一部分转嫁任务。改变这种现状,示范校的创建要正本溯源,以有利于学校和学生发展为指向,适可而止,适度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示范校创建当适可而止  示范校  示范校词条  适可而止  适可而止词条  创建  创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