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项目制度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是拔苗助长

最近,深圳市教育局公示了2016年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评审结果,600个批准立项中小学生小课题,将按小学1.5万元/项、中学2万元/项的标准,获得研究经费资助。虽然学生做科研可能并不能达到像大人一样的深度,不过有校长认为此举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思维、科学态度与兴趣。

显然,深圳市教育局是想通过项目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出发点固然不错,但是显然违背了创新能力形成的规律。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只需要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保持足够的兴趣和想象,并且具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就足够了,和拥有多少项目经费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并没有形成完备的知识结构,并不具备独立的研究能力,如果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才能完成,而不是自己立项、研究然后形成研究报告的话,则研究的意义不大。

最为重要的是,学术界的项目制度已经把研究者的注意力从学术转移到了利益争夺,每年大量的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并没有对我国的学术水平带来预期的提高。当研究人员诟病每天忙于书写立项申请、结项报告、经费报账等繁琐的事务时,对中小学生也使用项目制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异想天开的,甚至会起到反作用。科研的前提条件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结构作为基础,而中小学生显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也会耽搁形成学科知识结构的机会。

即便认为项目制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也很难想象中小学生如何处理繁杂的经费使用程序,或许在项目制度下,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没有培养起来,反而形成了报假账套用经费的不良习惯,滋生腐败。如果让教师代管学生的科研经费,又如何显示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独立性呢?

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整个社会的迫切要求,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通过项目制度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显然是拔苗助长,破坏了中小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可能会得不偿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培养中  培养中词条  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词条  小学生  小学生词条  能力  能力词条  制度  制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