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学校教师在布置习题时,往往不加选择的将教辅资料上的习题尽数布置给学生,很少自己设计。所谓的习题研究就是把教辅资料、试卷上的题目拿来试做,有的教师甚至直接看答案,能满足习题讲解之需就了事。这样的习题研究只是被动的浅层次研究,在一些学校,习题“零研究”已经成为常态,教师、校长对此也习以为常。
习题是学生巩固和深化知识、体验问题解决过程、领悟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成果、改进教学的重要工具。开展习题探究理应成为学校及广大教师的“必修课”。
一是培养习惯,形成自觉。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习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克服拿来主义,祛除教辅依赖,摒弃题海战术,养成自己命制习题的习惯,形成研究习题的自觉。教师备课要精选、吃透习题,上课要精讲、精练习题,课后要复盘、反思,考试前后要预判、分析。教师要做有心人,随时从习题命制、练习当中发现问题,深入研究习题发展动向,创新习题命制的内容与形式。
二是依标对本,守正创新。目前,以“状元”“金牌”“大全”“秘籍”等为噱头的教辅资料超标脱本现象严重,已成为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主要来源。归根溯源,习题命制无论如何创新,都万变不离其宗,都要依标对本,守住底线,守护根本。课标是学科教学的“宪法”,课本是教学的最好“范本”,广大教师要尊重课标和课本的地位,维护课标、课本权威,把握习题命制的正确方向。在此前提下,开展习题研究,不断创新、丰富习题命制的内容、形式,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三是提质减负,取向鲜明。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吹响了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祛除“五唯”顽疾的号角,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等为习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为中小学师生减负的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师生负担应是习题研究命制的鲜明取向。为此,广大教师应以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立足点,着眼于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力,在降低难度、提高效度、减少总量上下功夫。
四是形式多样,有效参与。学校教科研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教研组、备课组要把习题研究列入工作计划,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专题研究等习题研究研讨交流活动;可在广大教师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组织编写电子版习题集,建立校本习题资源库;可开展习题研究专家讲座、教师说题活动,有效运用大数据开展易错题研究;可组织撰写习题研究的案例、论文,向有关报刊投稿。
教师要把习题研究当成硬任务,融入个人专业成长的全过程,积极、主动、有效参与习题研究,深入参与习题命制,总结习题命制心得体会,撰写习题研究有关案例、论文,形成一定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