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家校形成合力

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因不堪学业压力而选择自杀的消息令人扼腕。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某医院的门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3~16周岁抑郁症伴随自杀倾向的患者占学生患者总数的比例较高。学业压力、亲子矛盾、深度网瘾、拖延惯性产生的心理冲突等,已成为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既有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也有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因素。

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颁布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普通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并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目标、功能、规格、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待遇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和建议。

就近年来各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干预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薄弱。虽然大多数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却缺乏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由于部分学校师资匮乏,一些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并没有从事心理专业工作,而是改教其它课程,造成了师资资源的极大浪费。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少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将教育内容课程化,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

二是在学科教学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学中,任课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渗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高品位的阅读、案例分析、研究性学习以及灵活多样的文体活动等,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不怕挫折、勇于负责、意志坚定的品格。

四是强化学校管理,加强班主任培训,让其掌握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科学方法,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苗头,通过科学的疏导,驱散学生心中的迷雾。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它学科教育,要求教育者本身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小学到高中是学生心理起伏最大、心理问题最复杂也是性格成型的关键阶段,学习应配备“身经百战”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指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满足于设置心理咨询室,还要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外,还需要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事实上,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能从其所在的原生家庭找到根源。有关资料显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亲子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父母过于溺爱或疏于管教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而言,家长不仅要尽到养育的义务,更要尽到监护和教育的责任。家长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科学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应对挫折的勇气与能力。同时,家长还要与教师加强沟通,及时发现孩子心理问题,对症下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合力  合力词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词条  青少年  青少年词条  形成  形成词条  加强  加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