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前夕,各地各校都开展了庆祝活动,表彰了一批优秀教师,授予他们“先进教师”“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以此彰显他们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然而,笔者注意到,在头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上,教师节表彰却遭遇各种吐槽。在笔者的朋友圈中,也有很多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表示,今年教师节很“受伤”。
很多基层教师坦言,教师节不知何时竟成了教师“劫”:忙着自己的教学任务,分担去领奖的“优秀教师”的教学任务,还得绞尽脑汁琢磨如何婉拒家长。有教师表示:教师节只是“优秀教师”的节日,与我无关。教师节这一天,我只希望能不被各种“糟心的事”打扰,安安静静地教书,准时下班,回家休息。
教师节表彰原本是一件好事,何以成为了伤害教师的“利器”?其原因在于,很多学校评优评先制度不完善。有的学校虽然有完善的评选制度和细则,却因为怕麻烦,以避免产生矛盾为借口选择不作为,将评选制度束之高阁,采用“优秀教师大家轮流做”的平均主义。还有的学校乱作为,“暗箱操作”“量身定制”“抽签评优”等花式评选层出不穷,德能俱优者默默无闻,平庸无能者荣誉加身。有教师直言,与那些遇事就躲、见利就争的教师同台领奖,是耻辱而非荣耀。
避免教师节表彰成为伤害,在优秀教师申报评审环节,学校应积极主动作为,严把申报关;当地教育部门也当严把审批关,把那些平庸无能者阻挡在优秀教师表彰名单之外。
为了让更多教师参与进来,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创新表彰机制,适当增设表彰项目,扩大教师获奖面。比如,设立“最受学生欢迎奖”“最受家长好评奖”“言谈举止儒雅奖”“年度最佳阅读写作活动指导奖”“热心公益奖”“强身健体示范奖”等可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奖项,让劳者、能者、德者各得其荣,让大多数教师在教师节这一天有获得感和荣誉感,从而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评选过程中,教育部门还要创新优秀教师宣传推广机制,取消投票选优等方式。在优秀教师评选过程中,有些地方设立了投票环节,得票数折算成一定分值,作为能否入选的依据。举办方的本意或许是推广宣传,扩大知晓度,但“拉票”“刷票”现象让“评优选优”变了味。有位曾入选县级“最美教师”的老师在一篇随笔中袒露了心声:拉票,自己觉得有违“最美”;不拉票,得票数又实在是很“难看”。
会干事的不如会来事的,善经营的不如善钻营的。有责任、有担当、干实事的教师默默无闻;能说会道、平庸无能者却荣登奖台。此种“逆淘汰”之风切不可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严把申报评审关,让“优秀者”名副其实才是教师节表彰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