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77年恢复高校招生以来,招生改革一直在进行,既有国家层面的,也有省级层面的,都在努力探索出最好的选拔录取制度。江苏省是在这方面探索比较多的省份,受到的诟病也最多,无论是本世纪初的改革方案,还是快要终结的“3+2模式”。
当初江苏省推出“3+2模式”,也是经过专家、学者反复调研、论证的,也说是极好的、科学的、有利于选拔全面发展人才的高招模式,能够克服严重偏科现象。但是,“3+2模式”实施以来,每年都有语数英三科成绩极优,却因为选修科目等级较低而与一流高校失之交臂的考生。
今年江苏淮安考生白湘菱高考语数外三科总分达430分,为江苏省文科最高分,但因为选修科目历史等级是B+,无缘清华、北大等名校。论者愤愤不平,抨击江苏省的高招方案,认为没有科学性、不人性,主张北大、清华等名校破格录取白湘菱。
笔者以为,江苏省的高招方案确实有不足,而其他省市的高招方案,也没有哪一个敢说是最好、最科学的,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而且,白同学当初选则文科,选择选修课的科目组,就已经知道历史必选,也就是知道了如果历史这门必选科目在高考中成绩达不到A或者A+,是不可能被北大、清华这样的一流高校录取的。所以,在保证语数外三门科目优异的同时,在两门选修科目上也要花很多精力。从现在的高考结果来看,白同学在历史这门选修课上存在失误。可能正因为这样,她在得知自己无法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虽然痛苦,但并没有呼天抢地,并且比较乐观地回应网友的关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指出,江苏“3+2模式”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说明,只进行科目组合、科目计分方式的改革、调整,并不能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应试倾向问题,反而会引发一些新问题。他认为,高考改革的关键在于推进招考分离,真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江苏省设置分数、等级双指标的评价系统过于考虑全面,而对学生个性发展方面考虑不够充分,所以出现了白湘菱遇到的这种情况。
采用多元评价、考虑学生个性特长的录取方式,我们是已经在做的,这就是高校曾经实施多年的自主招生制度。自主招生确实打破了单凭高考成绩的单一评价模式,即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选拔了一批有个性特长的优秀人才;但是也存在腐败现象,让个别并不怎么优秀的人通过金钱、人脉进了名校。
我们现在没有一套现成的可以用来适应各种学生的高招方案(模式),而且包括高考及高校招生改革在内的所有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摸着石头过河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应该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出一套能够落实招考分离、多元评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高招方案(模式),结束高分考生无缘名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