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底,浙江瑞安市幼儿园已经恢复开园,15所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学费全部减半。2019年以来,瑞安市率先探索出一条“亦公亦民”的公益性幼儿园办学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与公办园“同质同价”的学前教育服务。
目前,全国民办园转普惠园后遇到了一个普遍性问题:普惠性收费限制与补贴不足之间的矛盾。普惠幼儿园的教程设置与公办园不同,公办园一般是以适合孩子兴趣的主题活动为主,而民办园课程远多于公办园,有小提琴、绘画、英语等,课程十分丰富。转普惠后,当地教育部门会要求民办园按照公办园的教学标准来,但这些幼儿园在师资方面难以迅速转型,仍依赖于原来的老办法,办园成本必然高。
瑞安民办幼儿园的转型不叫普惠园而称公益性幼儿园,是因为在课程文化建设方面,采取“公办园+公益园”连锁发展模式,要求公办园搭建网络共享平台,开展课程改革现场会等交流活动,引领公益园实施课程改革,共同解决公益园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师资培养方面,公办园向公益园派驻管理人员和教学骨干,全面指导公益园的教学管理;公益园也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和教师到公办园跟岗学习,接受业务培训等。此外,公益园现有的财政补贴加上保教费,以及在规划审批、土地供应、规费减免和水电价格等方面的优惠,使得育儿上的开支基本与公办园扯平。降低了办园成本,就解决了因为办园成本高而产生的变相增加收费冲动的问题。
但是,从教师的工资问题来讲,公办园的编制内教师工资由财政负担,普惠园或公益园教师多数没有编制,需要自筹解决,普惠园或公益园或者靠多元经营,或者靠增加入园收费来解决教师工资问题,显然这两种方法都难以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允许。所以说,瑞安的办法不过是暂时缓解了普惠园收费高于公办园的矛盾,如果教师工资过低,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普惠园仍难以与公办园公平竞争。
所以,深圳干脆将新建政府产权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公办幼儿园,将非国有(含集体所有)产权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转为普惠性幼儿园,鼓励转为公办幼儿园,而剩下的民办示范园则是自主收费,区别于公办园的课程设置,满足一部分家长孩子的特别需求。由于普惠园逐渐都转为公办园,这就基本解决了教师工资的问题,而自主收费的民办示范园,教师的工资可能比公办园的教师还高。
然而,深圳的做法难以在其他城市复制。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浦口区霞光幼儿园园长蒋宇霞针对如何推动民办普惠园的健康优质发展,一方面建议给予民办普惠园一定的收费上浮权限,报相关部门审批并接受监管;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加大对民办普惠园的资金支持以解决教师待遇等实质的问题。而全国政协委员、西安文理学院副院长王晓萍则提交提案建议,把“引导推动各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从中可以看到,这些建议都是在让民办普惠园逐渐与公办园同权。
所以,最终解决之道,还得通过学前教育立法,逐步把幼儿园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中,规范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与监管,让所有孩子都接受到优质、平价的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