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小学校基本上都是按照单一的师生比配备教师编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学科目、学生在校时间、学校各种事务的增加,这一配编方式逐渐展现出诸多不合理、不科学之处,适应不了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如今,学校事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增加了在校早、中餐,就餐管理加大了教师的负担;学籍平台管理、档案管理、精准扶贫、安全管理等管理工作较原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课程科目设置较原来有所增加,教育教学任务也在增加……各项工作均需投入更多人力,仅靠原有配编方式,教师负担实在过重。
仅用师生比确定教师数,对学生人数较少的学校来说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其一,学校校务管理是以整个学校为单位进行的,学校虽小,但很多校务管理与大学校基本相同,配备教师数量时,不考虑学校管理人员的编制是不合理的。其二,学校教育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不同学校的班级定额人数可能有很大差别,就上课来说,教师工作量与学生人数的关系不大,只体现在批改作业上。
教师外出学习、开会、请假时,其工作无人替代。特别是一人一室的小规模学校,一旦有教师不能到校上课,一个教师要顾及两个班级,给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不便。
对于科学确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合理配备教师数量,笔者有以下思考。
第一,按班级数量加学校管理人员数量配编。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个学校的教师数量应这样计算:以一个小学班级为例,一天6节课,总计5小时,备课至少需3小时,晨读0.5小时、课间操(现在的大课间)0.5小时、午写或午睡0.5-1.5小时、早中餐1小时,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各种记录至少2小时以上。总计13小时以上的工作任务,按每人8小时工作制计算,需要1.6人。照此推算,一所六年制小学,6个年级6个班就需专任教师10人。另外,学校各项工作如校长、教务、事务至少需1.5人,后勤1-2人,总共需13人以上。按照现在素质教育的需求,各学科专业专任教师还需增加2至4名才符合要求。依此来看,一个年级有2个以上班级的学校基本可以按学生人数来计算教职工编制。对于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且学生人数较少的学校,只有按班级数量加学校管理人员数量计算教职工编制,方可满足日常教育教学需要。
第二,创新代课教师储备模式,以乡镇为单位征集一定数量的有教育教学能力的志愿者,志愿者可以是在校大学生、退休干部或教师等,解决教师临时空缺的问题,缓解代课教师紧缺的现状。
素质教育迫切需要一定数量的、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配备教师,素质教育和教师“减负”都会成为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