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教育厅、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职业院校全面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通知》,明确提出将在职业院校中普遍建立起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长效工作机制。要求开展培训要坚持立足产业,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出发点,以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6月4日 中国教育报)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土地,更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职业院校中普遍建立起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长效工作机制,不仅必要而且必须。但是,要想使这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此,职业院校必须认真备好“实用”这门课。
第一,教学内容要接地气。农民的学历层次一般不是很高,为此,培训内容必须接地气,贴近农业农村实际,减少高深难懂的科学理论讲授,多选取他们比较熟知的内容项目。培训过程中,教学语言要尽可能通俗易懂,只有听得懂,才能学得会。
第二,培训形式要多样。此类培训实践性比较强,培训形式或方法应该多样具体。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课件或视频播放进行直观演示,切忌纯理论的讲述;教学中要有互动性比较强的讨论交流,帮助培训学员解决实际问题与创业困惑;要有类似实体栽培养殖之类的操作,必要时可带领学员到田间地头或教学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授课。
第三,实践指导要持续。要使这项惠民举措真正落地生根,不能仅止于短期培训,还须持续跟进,对农民进行创业指导,给他们的创业项目立档建户。职业院校要与参训学员保持长期联系,随时解答其疑问,对于代表性或典型性的创业农户,可以圈定为教学实习基地,从而使科学理论与农业实践紧密结合,实现培训与创业双赢,真正发挥其先导创新作用。
总之,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培训,既是一项惠农利好的举措,也是高校学术研究成果与社会生活对接的有益探索。要想收到预期效应,职业院校还须认真备好“实用”这门课。只有做到内容接地气、形式灵活、后续指导不间断,才能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获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