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教育部发布简报《中山大学坚持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同频共振,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其中提到,中山大学严把“出口关”,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加强对学位论文质量的监督,对抽查“存在问题”的论文,实行学位质量问责制度,强化导师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研究生属于国家高等人才,是我国未来科技攻关和治国理政的主力军。因此,在培养上自当高标准、严要求,“进口关”“培养关”“出口关”都不能有任何缩水现象。但是,这种“严”和工厂里对“产品”质量的严不可同日而语,还要注重人文关怀,做到“严”“慈”相济。
“严”是总要求、总基调,是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立足点、总抓手、着眼点。严师出高徒,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严”都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求。严格标准,严格管理,严肃纪律,严厉问责,“严”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说,“严”是提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
但是,教学不仅是“严”的艺术,更是“爱”的艺术。“爱”是教育的内核,推行导师制,就是要把爱的元素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爱,没有师生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很难完成育人目标。
“爱”是全心全意帮助学生,真情实意关怀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好供给侧服务,不能打着爱的名义,干其它非法“勾当”。时下,很多导师没有把心放在教育教学上,而是忙于自己的“钱途”,整日忙着开公司、建厂房、抓经济、搞投资,一年到头也辅导不了学生几次,甚至还有人变相奴役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对教育的热爱,体现在爱岗敬业,体现在日常合乎道德规范的言谈举止。唯有如此,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引领。
当然,不管是“严”还是“爱”,都必须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严”要严到点,“爱”要爱到位,不能出现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就拿严把论文出口关来说,“博士学位论文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抽查20%”,是否有这个必要?谁来抽?谁来查?如果是学校自己抽,标准不严、尺度不严、过程不严,即便抽查再多,恐怕也只是摆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