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地,“最美的风景是学校”已成为普遍现象,反映出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加大。在校舍建设方面,某些地方动辄建设“巨无霸式”的学校和幼儿园,以规模取胜。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学生多、教职工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说,学生人数众多,也不利于教师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以幼儿园为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一条指出:幼儿园规模应当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一般不超过360人。国家教育委员会、建设部《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第三条规定:本定额依据城市幼儿园的规模、在园幼儿总数和教职工人数制定,城市幼儿园规模按6班、9 班、12班三种,在园幼儿总数按180、270、360人,教职工人数按劳动人事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有关规定计算。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幼儿园班级设置在12个教学班以下比较合适。但是,如今的高端公立幼儿园的班级设置通常在12、18、21、24之上,幼儿总数动辄400以上甚至达近千人,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
大规模幼儿园和班额超标直接相关。家长认为气派、规模大的幼儿园就是好学校,蜂拥而至。然而,当前公立幼儿园暂时不能满足广大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大班额现象由此产生。校舍建设规模是按照当地人口基数测算出来的,对于小县城来说,大规模校舍也必然让就近入学成为一句空话。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混合班30人。如果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规程》要求控制班额,难免引发家长不满。为了平衡供需关系,让幼儿享受普惠公立幼儿园的教育资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政策,强调划片招生,无条件接收区域内的学生,班额不堪重负成为制约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
幼儿园大班额现象会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幼儿园工作强调“全天候”“保教合一”。大班额现象突出的地区,往往是教育投入暂时难以达到平衡的地区,其教师设置也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正常师生比,教师少,学生多。学前教育目前正处于爬坡过坎阶段,教育部门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师资水平,还需多方努力。幼儿教师平时除了照顾幼儿的吃喝拉撒睡,还需完成教研、备课、评比、比赛、环境创设、上级检查、家长工作等工作,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工作量与幼儿教师地位不匹配,缺乏职业吸引力,教师流动快。在大规模的幼儿园中,教师流动性更大,邻班教师之间都缺乏联系。幼儿刚与教师建立安全感、依恋感,教师就离职了。学生与新教师之间需要不断适应,严重影响幼儿心理。
教师队伍不稳定,又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园长要管理庞大的幼儿园,让教育正常运转,难以真正管理教育教研工作,忽视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管理就会逐渐成为“纸上谈兵”。副园长、中层干部各自负责教育教研、安全卫生保健、宣传社区家庭教育等工作,彼此缺乏交流。管理决策与教师执行力脱节,难以助力教师发展。
因此,各地在建校建园时,应当控制校舍规模。规模适当,管理科学合理,就近入学成为可能,家长顾虑随之减少,教师工作自然顺畅,学生成长顺势而为,教育质量趋于均衡。教育讲的是教书育人,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不能像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千篇一律,只顾做大的教育不一定能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