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基层中小学教师在职称晋升上面临极大的困难:名额相当有限,有的学校几年都没有一个高级职称名额;门槛太高,学历、成绩、论文等一系列要求让教师望而却步。因此,学校中经常出现这样一幕,教师工作内容相同,任务相同,但工资大不相同,甚至上课多的、教学能力强的还没有上课少的工资高。
职称是对教师过去工作的肯定和激励,是教师能力和自身价值的体现。职称不同,教师与的收入也不同,从而产生所谓的“贫富差”现象。对此,有人提出通过淡化职称或将收入与职称脱钩,来缩小教师“贫富差”过大的现象。但这些做法都有违设立职称评聘的初衷。我们应理性看待职称引起的教师“贫富差”过大现象,不断完善评聘机制,用好用活职称评聘政策、措施,尽量缩小教师“贫富差”距离。
首先,正确认识职称引起的教师“贫富差”现象。职称不同收入也不同,这在职称设立之初就已明确。每一位教师都有晋升高级职称的机会,但由于名额有限,要求较高,准备充分的那部分教师就会先行一步,准备不充分或根本没有准备的那部分教师,就无机会晋升。随着工资的不断调整,教师间的收入差距被逐步拉大,就产生了“贫富差”现象。
其次,摒弃“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陋习。个别教师一开始对待职称评聘工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一旦工资与职称挂钩,就眼睛红了,心里堵了,头脑乱了。个别教师必须摒弃这种陋习,改变自己认识世界的态度,踏实工作,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职称评聘。
再次,堵住投机钻营的路子。目前,的确有个别教师靠营私舞弊,挖空心思备齐备足职称晋升资料,用非常规的手段获取高级职称。因此,学校要坚持原则,严守纪律,让职称评聘工作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运作,给参与职称评聘的教师一个满意的结果。
最后,完善评聘机制。一方面,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职称晋升机制,提前在教师中公布有关职称晋升的条件,要让教师有准备资料的时间。另一方面,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职称聘用机制,根据学校的工作实际和教师的身体健康情况,合理聘用教师,尽可能地做到职称与岗位职责一致。评上了高级职称的老教师,因健康原因力不从心,学校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适当给予照顾,减轻一点工作量。
另外,应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作用,缩小“贫富差”。学校要按照多劳多得、按绩取酬的原则科学制订绩效工资发放标准。年轻教师精力充沛,勇挑重担,工作量大,在抓质量上有冲劲,可获得更多的绩效奖励,以此缩小教师间的“贫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