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师的身教胜于言教

在师生集会等大型活动中,掌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鼓掌的往往是学生,鲜有教师。特别是在升旗仪式上,在国旗下讲话环节,当主持人宣布“掌声有请某某同学或某某教师”后,学生队伍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教师队伍的掌声则总是稀稀拉拉,反差十分明显。部分教师不鼓掌,有些教师虽然鼓掌,但只是象征性地拍一两下手。

掌声代表心声。鼓掌是一种表示认可和赞同的肢体反应,掌声的时间越长,表示越热情、越欢迎,表示谢意和敬意更真诚。不管是在升旗仪式上,还是在其他活动中,无论演讲者是学生,还是教师,演讲之前,用掌声表示欢迎,演讲结束后,用掌声表示认可。这是基本的礼仪常识,不需要提醒,更不需要号召,参与者应该自觉遵守。

鼓掌的难度不高,重复一个简单的动作即可,为何学生都会,而有的教师不会呢?部分教师吝啬掌声,关键在于对“身教”认识不到位,缺乏“身教意识”。

一般情况下,鼓掌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象征。在学校的集会中,特别是在学生面前,教师鼓掌的涵义则多了“承载教育功能”这一层,即“身教”。可是,有些教师习惯于用言语说服学生,而不是用行为影响学生。正因如此,诸如“鼓掌”这类的“身教”常常被忽视,不仅错失教育学生的机会,而且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示范,削弱了教育的力量。比如,教师一面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一面在板书或批改学生作业时“龙飞凤舞”;一面要求学生尊重他人,一面对学生的问好没有任何回应。可见,教师“身不正”,其“言教”必然收效甚微。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过,“师生犹鱼,行动犹游泳,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教师在前面“游”,为学生做示范;学生跟在教师后面“游”,模仿教师的“游姿”。教师的“游姿”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形成示范效应。因此,只有教师的“游姿”标准化、规范化,学生才能够在“从游”中有所收获。

在学生面前,教师是标杆。标杆的高度越高,学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也就越高。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虽然是有限的,但“示范”“引领”作用是无限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教师如何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不仅要用“言教”,更要用“身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师的身教胜于言教  身教胜于言教  身教胜于言教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