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远离体罚,需从教师“观念”和“心理”着手

近日,昆明市一名小学教师,在上课期间,用书本殴打未完成作业的学生,致被害人郑某某左桡骨中下段骨折,达到轻伤二级。近年来,国内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扇耳光、揪耳朵和打手板等体罚学生的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关注。(5月7日中国新闻网)

众所周知,教师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不仅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更是对法律的践踏,我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有明文规定和处置办法。可以说体罚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它是一种极端愚昧、变态的非正常行为。即便如此,一些教师仍然我行我素,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认为,让教师远离体罚要从教师“观念”和“心理”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落后的教育思想。部分教师受封建传统思想“师徒如父子”的潜在影响,认为拥有教育、惩罚学生的权力。也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工作有热情,事业心强,想把孩子教好,但由于经验不足,缺少办法,见学生违纪,便情绪急躁,体罚学生。还有些教师因为在家庭或社会交往中受气,无处发泄,将学生当作“出气筒”。毫无疑问,这些观念或行为都会产生不良后果。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对学生实施体罚的危害性,更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那种企图靠体罚学生取得暂时效果的做法是无效的、错误的。

其次,要树立道德和法律观念,强化依法执教。依法执教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必须是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学校领导要经常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一是从思想上引起教师的重视,转变落后教育思想,自觉停止使用体罚。二是学校领导应严格要求,一旦因体罚出现问题,应从事实出发,严肃处理,不能一味袒护,并引导教师吸取教训。

第三,注重教师心理疏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其自身的行为表现,主要有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这些心理问题都可能造成教师体罚学生。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其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呵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要“唱好三步曲”。一是要给教师减负,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解放”。二是要摆正教师的位置、心态,与学生做朋友,做“平等中的首席”。三是要做到“心肠热”而“头脑冷”,要有热心、信心、恒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示范和引领,学校理应成为一片道德的净土,心灵“精神特区”。因此,一个合格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技巧,更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法纪观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体罚  体罚词条  着手  着手词条  远离  远离词条  观念  观念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