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教基司函〔2019〕55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开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其中,审查清理范围为中小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期刊、电子读物等,审查清理依据为《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标准(试行)》。
《通知》要求,学校要根据标准逐项自查审核,将需要清理的图书登记造册,提出清理意见,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查。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查意见,按照资产处置办法和相关规定,对图书进行分类处理:非法图书坚决清理;不适宜和外观差的图书,停止流通,另库保存;可能有保存价值的陈旧图书单独存放。
笔者认为,对中小学现有图书馆进行清理审查很有必要。近年来,各地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生均图书配置标准,为中小学配备了数量充足的图书。这些图书有的是政府出资购买的,有的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捐赠,还有的是发动在校学生和家长捐献的,来源复杂,把关不严,质量堪忧:有些图书内容陈旧,大多是过时的教辅资料;有些属于非法盗版图书,印刷质量差,错字连篇,完全是为了凑数,根本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审查清理专项行动,对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意义重大。
学校是师生读书的地方,必须建设高标准的图书馆,此次审查清理,目的在于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图书装配的质量,保证师生有书读、读好书。要实现这一目的,审查清理行动结束后,还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做。
首先,要让师生“有书读”。审查清理行动结束后,由于清除了一些非法盗版和质量较差的图书,各地中小学图书馆必然会在数量上出现较大缺口。教育部门要加大投入,拨付专款补齐这一缺口,确保生均图书配置数量达标。学校要根据新的配置标准,制订图书增添计划,报请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购置,尽快满足师生阅读的需要,保证学校图书馆正常运行。
其次,要让师生“读好书”。清理了非法图书和质量较差的书,就要下决心添置一批有用的图书,确保师生读好书。书籍浩如烟海,什么书有用,什么书质量高,不是图书供应商说了算,也不是校长说了算,而是读者说了算。学校在制定图书购买计划之前,不妨征求一下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一次好书推荐活动,在此基础上添置一批对教育教学有用的精品图书。同时,学校要建立图书购置长效机制,每年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有计划地淘汰一批旧书,购置一批新书。
再次,要引导师生“好读书”。有些学校的图书馆图书数量充足,其中不乏经典。但由于教师教学负担重,学生课业紧张,图书馆里除了几个图书管理员,素日里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几乎看不到读者的身影。这样一来,图书馆俨然成了学校迎接各类验收和检查的摆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图书资源,还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引导师生好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让图书馆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此,学校要下大力气开放图书馆,成立各种教师读书组织,设立形式多样的图书角,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同时,要配合语文教学开展的大阅读活动,利用图书馆上好阅读课,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力量,逐步提高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