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爆料,安徽阜阳有的民办小学、初中将期末试卷外包给教育服务机构批改,而教育服务机构以一份试卷两毛多到五毛多不等的价格,招募大学生、高中生批改。有市民认为,老师自己不改试卷,反而外包给其他人批改,这种行为有违师德。而且,雇用高中生批改,改卷质量也难以保证。(7月13日凤凰网)
从报道看,群众们以为老师自己改试卷是天经地义,也只有这样改卷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这个看法的正确性毋庸置疑,但殊不知,老师自己命题制卷考学生并自己批阅学生考卷的情形,在绝大多数地方和学校都早已成了历史。
我在一所乡村初中做教师整整三十三年了,三十三年来学校考试的组织形式大体上走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刚从教那几年,考试是任课教师自己命制试题,并刻成蜡纸用手推油印机自己印制试卷。考完后任课教师自己阅卷,一般老师们都会阅得很细、很严,并且边阅卷边做记录。阅完卷后,老师们会对阅卷记录进行整理、统计、归纳、分析,找出学生学习和自己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对试卷进行专题讲评。
后来,考试的试卷由上级教研部门统一制作,学校只须向上级教研部门出钱订购试卷即可,这样任课教师便不再自己命题、制卷了,而其他的工作内容与流程,诸如监考、阅卷、讲评等还是与以前基本相同。但对上级教研部门统一制作的试卷,任课教师往往会不太满意,于是在讲评试卷时还会时不时夹杂些对试题的批评。
再后来,学校对教师实行量化考核,一学期两次大考的考场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实行插班考试,以防范同年级同班级学生互相抄袭的现象,监考教师的安排也尽量回避监考自己所教的科目与班级。试卷由教研组统一组织批阅,阅完卷教研组给教导处上报学生分数册并将试卷返还到任课教师手中。
现在,实行绩效工资制,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要求更公正、更准确,而且家长、社会对学生的考试分数要求更高了,于是每学期的大考由原来的两次增加为四次(即一月一考),学校对考试的组织也更加严密了。每次考试,教导处都将学校领导和教师分成考务组、监督组、监考组、阅卷组、登分组、统计组、分析组等。
鉴于学校安全工作的“一票否决制”,为了考试时不出现学生管理的“真空”,有时没有考试任务的低年级学生也必须陪同高年级考生待在考场,而且考试结束铃响之前不准学生走出考场。阅卷采取“回避制”,即教师只能批阅与自己的教学没有关系的科目试卷,如物理教师阅化学,生物教师阅政治等。由于阅卷教师对所阅科目的内容不熟悉或者与自己的教学工作或所学专业没有关系,因此阅卷中出现各种各样错误也就无可厚非。
同时,由于整个考试过程任课教师所参与的工作与自己的教学工作完全绝缘,因此,做阅卷记录、分析归纳教与学中的问题、讲评试卷等就无从谈起了。统计组负责将每位教师的成绩用多个指标进行统计,并与同年级同科目其他教师的成绩进行横比,教师与教师的差距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这个数据是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分析组通过分析统计组提供的数据,对本次考试的数据进行横比并与前几次考试的数据进行纵比,以判断教师的教学状况、教学态度及教学能力,为下一步的学校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而每次考完后学生都会拿着试卷向任课教师提出无数质疑,任课教师看着自己也解释不清楚的评卷问题只好告诉学生“这是别人阅的我也看不明白”。
显然,过去的考试,是老师考学生,是老师通过考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考试发现自己教学中的得失。而现在的考试,是领导考教师,通过考试实现对教师的“精细化管理”,通过考试获取教师“教学业绩”的数据,为绩效工资的发放以及对教师更有效的“管理”提供依据。这样,一方面教师在学校频繁的考试中疲于奔命,另一方面考试对教师的教学就不能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参考了。同时,尽管学校在考试的组织上严密防范,问题仍会层出不穷,如任课教师、班主任“指导”学生作弊、阅卷教师暗中“通气”、登分、统计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人为的漏洞等,防不胜防。
在考试过程变得如此复杂的同时,教研部门命制的试卷也往往瑕疵满满。对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许多管理措施,都让教学在违背教育规律的歧路上越走越远。学校考试的本质是检测,即通过考试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当考试变成了学校对教师、上级对学校的“管理”并与各种利益直接挂钩时,“检测”的目的就没法实现了,考试就在很大程度上异化成了对教师权益的侵犯、对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干扰和对学生的各种误导了。
安徽阜阳一些学校外包试卷批改引起了群众的质疑,但其实绝大多数老师早已经丧失了他们命题和阅卷的权力了。即使不外包,各学科老师交叉阅卷,考试质量、改卷质量也保证不了多少。
教育的问题、考试的问题、怎样使用分数的问题,现实中存在很多弊端。希望这次“外包”事件能够成为一个契机,让考试从命题、答卷、阅卷、分数使用都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而让考试回归它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