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避免家长“众筹”闹剧,需开通“小微项目”绿色通道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山东博兴县第三小学某班级家委会借用班级活动的名义,收取费用翻新教室墙壁。学校发现后,立即要求涉事班级家委会退还收取的全部资金,翻新墙壁产生的费用由学校全部负担。

事件发生后,很多人为家长支持教育的行为点赞,为校长的政策意识、担当精神叫好。但也有部分围观者声讨校长,认为学校不作为才导致该事件发生。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墙壁破损却没能及时翻修,学校确实难辞其咎。但将板子打在校长身上的同时也需反思,学校为什么办不好翻修墙壁这种小事。

众所周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校的经费是有保障的,能够提供翻修墙壁的经费。那么,是教师没有发现墙壁破损问题,还是校长不愿意花钱翻修?显然都不是。

据笔者了解,目前,对于大的建设项目、装备项目,如教学楼建设、录播室装备等,学校提出申请即可。项目一旦落地,教育行政部门是甲方,学校只需“跟着走”就行,几乎不用考虑资金、监管、预决算的问题。即使学校不申请,有的项目也可能“不请自到”。这些大项目的经费来自政府,用不到学校账户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

但是,小修小补类的“小微项目”实施起来就没有那么顺畅了。这些“小微项目”,如山东博兴县第三小学的墙壁翻修,是不成项目的项目,无法立项,但不解决就会影响教育环境。“小微项目”的经费一般来自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要按照规定使用。如果立项,项目程序复杂,不一定能报。如果不立项,学校就得通过“假材料”才能结算费用。为此,很多学校只好积少成多,构成项目后再进行修补工作。这或许正是该学校迟迟没有翻修墙壁的原因之一。

观察发现,一些地方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管得太“死”,不能及时支持学校的“小微项目”。这样一来,学校想解决如墙壁翻修这样的小问题,难免出现“短路”。

为了避免出现家长“众筹”翻修学校墙壁的尴尬,首先,相关部门要树立为学校服务的思想,制定行之有效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支出政策,为保障“小微项目”的实施开通绿色通道,实现效率、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相关部门要树立“经费围着事情转”的思想,制定简便易行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支出政策。经费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管的。相关部门在制定经费支出条目时,不妨多去基层学校看看经费支出的实际状况,多听听基层学校的声音。在不违背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制定相对宽松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开支的条目、方式、细则,在政策层面为学校的“小微项目”开通经费支出的绿色通道。

再次,要减少“小微项目”的审批层级,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学校。学校的“小微项目”,可以由学校说了算。相对大一点的项目,要本着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原则,尽量减少研究程序、审批流程,速战速决。

最后,要保证经费结算通道畅通。义务教育经费是核定学生数量后拨给学校的,学校自然有使用权。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县区学校经费会下放到中心校统一管理,有的县区由教育局会计核算中心管理,也有少数县区由县区财政局管理。这种管理是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绝不能等同于纪委、监委的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管理也是服务。为此,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经费结算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佐证单据、证明,能省则省、能减则减;要提高校长的审批权限,在“管”“办”“评”分离的背景下,相关部门要大胆“放管服”,把更大的权力还给校长;按需结算与定时结算相结合,提高经费结算效率。

打通“小微项目”经费使用的“栓塞”,为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开通绿色通道,或许可避免家长“众筹”翻修学校墙壁事件的发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词条  闹剧  闹剧词条  避免  避免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开通  开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