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给评职卷宗“减肥”,也是在给教师减负

近年来,职称评审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重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和教学实绩,要求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探索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制度,严防学术造假。

这样一来,教师评职称的相关材料就增加了。每卷都砖头般厚,一人组两块“砖头”的也不鲜见。有些参评教师,为了把卷组好,几乎折腾了一个暑假。年龄大的教师不堪重负,须找几个帮手熬些日子才能完成。很多教师在组卷中累得唉声叹气、精疲力竭,纷纷感叹:“评个职称真是不容易呀!”

到底增加了哪些材料呢?以评选中小学高级教师为例,近几年就增加了一个学期的教案、青蓝工程材料、校本研修材料,所有的获奖证书都附上通报或证明,所有的优质课都附上相应的教学设计,等等。

增加这么多材料,一方面考查参评者干了多少工作、工作干得怎么样,另一方面防止材料弄虚造假。其实,材料齐全并不能证明参评者干没干工作。在基层学校最初确定人选打分时,量化的大都是教龄、文凭、奖励、优质课以及教学成绩、年度考核这些项目的分数。参评中胜出的教师才去整理其他材料。

为什么在基层遴选人选时,很多材料未列入加分项目?因为尺度、标准难以把握,不好操作。比如说教案,有的是手写的,有的是电子的;有的清楚,有的模糊;有的详,有的略……怎么打分呢?如果只看教案的表现形式打分,也不一定公允、客观,因为写教案是一回事,上课又是一回事。写教案不等于备课,教案写得好,课不一定上得精。于是,学校为了规避矛盾,尽量减少人为的有弹性的分数。再如校本研修材料,平时没有,组卷时得现凑;平时做了,原汁原味的材料也放不进去,必须套到所给的模板中。这样一来,真材料也成假的了。

至于那些获奖证书,何必非附上通报或证明呢?如果学校档案工作做得好,可在档案室查到通报,工作量还不算大。如果学校档案管理无序,通报查不到,还得东奔西跑去开证明,奖励越多工作量越大。实际上,在层层监督和把关下,奖励即使没有通报或证明也假不了。再者,有通报或证明,证书就一定是真的吗?

至于优质课每节都需附上教学设计更让人匪夷所思。如果意在“打假”,每个优质课证书不是都已附上通报或证明了吗?再说,附上教学设计就能说明优质课证书更真吗?如果意在检验优质课的含金量,就更没必要了。通过教学设计不一定能看出优质课的含金量,即使能看出来,优质课的级别也早已“盖棺定论”,不可能“复评改判”。

类似的材料,别说基层不好把握,上级评审人员也不好评判。评委以什么标准评审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在评审中占多大权重?基本都是模糊的。评职需要哪些材料,需要有关部门仔细斟酌。考查教师业绩,也不能简单要求教师组织各样材料,防学术造假,也不必凡证书都要自证真实性。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的材料,尽量少用,最好不用。废除“我爸是我爸”式的证明材料,也是在给教师减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卷宗  卷宗词条  减负  减负词条  减肥  减肥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是在  是在词条  
教育评论寄宿生

 警惕住宿生低龄化现象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明确要求: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