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中科大一名博士毕业生工作6年后参加高职专科考试,报考了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口腔医学专业,以省统考文化课满分、校考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博士读高职”,这不仅是安徽省的首例,放眼全国也屈指可数。
“博士读高职”一经媒体报道后,立刻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是浪费教育资源,作为站在学历层次金字塔尖上的人,应该从事高深的学术研究或相匹配的工作,如果想读专科学技能,高中毕业就完全可以,并不需要等到博士毕业之后。也有人认为这是“唯学历唯成绩”评价标准转变的体现,“博士读高职”有利于打破对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偏见,值得充分肯定。
笔者认为,不应对“博士读高职”过分解读,它是社会进步、教育发达、个性解放的必然结果,是人民对教育功能的理性认识的自然表现,社会各界以平常心态对它表示理解、尊重即可。
首先,博士读高职,这种选择应得到尊重。当今社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大多不是源于内心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而是源于社会的功利和学校、家长的胁迫,学生不是在为自己学习,而是在为他人学习、为功利学习。该博士在工作6年后“跨界”学医,是因为见识了妻子将一颗颗扭曲的牙齿“正畸”后,深深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因喜欢而学医,因喜欢而读高职,这种源自内心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学习,正是我们目前需要大力提倡的。杜威说:“找出一个人适宜做的事业并且获得实行的机会,这是幸福的关键。天下最可悲的事,莫过于一个人不能发现一生的真正事业,或未能发现他自己兴趣的同时,他已随波逐流或为环境所迫选择了不合志趣的事业。”读高职,是他经过6年工作后的发现,是一件幸福的事,他的选择值得我们尊重。
其次,博士读高职,这种对职业技术的理解值得尊重。当前,不少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差生教育、低人一等的教育。差生上职校,几乎是全社会心照不宣的看法。学生选择普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时,依据的不是兴趣、爱好,而是成绩,成绩差的才去读职业教育。而博士毕业后考高职专科,全然不顾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明确表示“学历对我已经不重要,我现在需要的是技能型学习”,并且认为,新专业与自己在中科大学习的知识并不冲突,反而会起到“加持”的作用。博士冲破社会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理性地认识职业教育,从容地选择教育类型,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值得尊重。
再次,博士读高职,社会对他的宽容值得尊重。博士读高职,虽然有人认为是“逆流动”,是在往低处走,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但大多数人,包括他身边的亲人、朋友,都持宽容的态度,尊重他的选择,没有出现舆论一边倒的现象。舆论普遍认为:博士回炉读高职,说到底是个人选择。读什么专业、选择什么职业跟选鞋一样,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这位中科大博士回炉读高职,是受到了从事口腔医生工作的岳父、爱人的影响。每个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专业、更换职业,这都是很正常的选择。社会舆论对博士选择读高职持宽容的态度,体现了社会的成熟和进步,体现了社会对个人选择的尊重。
总之,博士读高职,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不应过分解读。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人性的解放,博士读高职、硕士读中职、本科读技校等更多的教育选择,将会不断出现,类型教育的形态将会更加丰富,人们对教育的选择将越来越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