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第六条规定:“责任督学可采取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列席会议、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方式进行经常性督导。”毋庸讳言,随机听课、预约听课等形式,是责任督学采集督导信息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督导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责任督学听课,“买盐的钱不能打油”,听课就单纯地听课,不注意利用到校听课的有利时机去收集学校的其它办学信息,窄化了听课的综合督导效益。
责任督学听课不同于教研员听课。教研员听课聚焦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专注于评价和指导。而责任督学听课,一方面通过观察课堂教学,了解教学状况,检查学校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学要求的贯彻情况,评估学校办学行为等;另一方面,不局限于听课,还要尽可能通过“课内课外”的时间碎片,能督尽督,能导尽导,提高因听课而到校督导的综合效益。也就是说,“窥一斑而知全豹”, 是责任督学听课的“正解”,“捎带”督导,是责任督学听课的应有之义。
一是校园安全。“校园及周边安全情况,学生交通安全情况”是责任督学八个经常性督导事项之一,是责任督学每次到校督导的必督事项。“安全大于天”,责任督学要在听课间隙,通过校园巡视,查看校园及周边安全状况,帮助学校查找安全隐患,提出整改建议。
二是教学业务。教学业务涉及面广且量大,能准确释放大量的办学行为信息。听课活动与教学业务“地缘关系”紧密,“就近”查看学校课程开设、教师教学常规、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学生课业负担等情况,省时省力,可大大增加听课的衍生效益。
三是校园环境。责任督学到校听课,对校园环境不可能视而不见,“捎带”督查校园环境顺理成章。校园环境,一般指树木、花草、水流、建筑等人文自然景观,推而广之,还包括学习环境、文化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生态环境、地理环境等。利用听课间隙,责任督学发挥自己的专业敏锐优势,通过校园巡视、实地查看以及师生交谈等方式,审视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地乃至每一株花木是不是都在“说话”,检验学生成长的“软”“硬”环境是不是都发出了教育“好声音”,是职责所在,是责任督学听课“必捎”。
四是师生“精气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精气神’是学校之根,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长相,彰显了一所学校的文化特性,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教育样态。”(陈如平)“精气神”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上课、课间休息、课间体育活动甚至上厕所的时间,责任督学都可以走近师生,近距离观察和切实感受师生“精气神”及由它透射出来的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软实力。课“内”课“外”,“捎带”给师生精神成长把把脉,是学校精神成长迫切的挂牌督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