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包括教育优质化、普及化、公平化、终身化和创新服务能力等。就职业教育而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2035年,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这一目标既是立足当前职业教育做出的实际选择,又是着眼于职业教育远景发展绘就的战略蓝图,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职业学校办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理念转变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体现。职业教育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又对人的健康成长、幸福工作、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职业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也是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教育。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对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特别重要。为此,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个人认识的转变——从职业教育是基本的谋生、就业手段转变为职业教育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重要平台;二是社会认识的转变——从末端教育转变为同普通教育一样的高度。
职业教育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是一致的,职业教育既牵着国计,又连着民生。各级政府要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出发,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加大支持力度,纳入总体规划,凸显职业教育在劳动就业、社会公平、消除贫困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引导全社会转变观念,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氛围,让尊重和发展职业教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制度建构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一是要建构职业教育内部联系制度。即要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对接的渠道,深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机制;建立健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及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前后对应、衔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规范各层次职业教育建设标准,等等。二是要建构职业教育外部联系制度。如: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入职业教育办学,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构建职业教育入口与出口畅通机制,打通职业教育人才上升的通道;制定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等等。建构职业教育制度,要深化改革、创新模式,不断完善政策,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为促进大众创新创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质量提高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核心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了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因此,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职业教育要全面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文化基础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切实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切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职业教育要不断推进现代职业学校管理,优化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有特色、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推手。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推手就是信息化。信息化的发展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职业教育带来的影响是职业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手段的改进、专业动态调整、新产品的研发和革新换代、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及服务质量的改革和提高。
教师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育的现代化终归是人的现代化。高技能、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因子。职业教育师资配备、培训、专业发展、考核评价、待遇保障等,都需要有相应的措施予以保障:落实职业院校的教师聘用自主权;落实招收具有生产经验和“双师”素质的企业人员到职业院校任教的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完善其待遇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