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段子式”课堂是道值得精心烹制的融合菜

如今的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95后”开始青睐会讲段子的老师,这些老师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用讲段子、故事等互动形式赢得了“抬头率”。在他们看来,要想长时间集中95后的听课注意力,就要对知识进行包装,“就需要穿插段子和故事”。(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段子式”课堂借鉴了相声、小品等曲艺节目的表现手法,教师在专业课堂的教学中融入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如同曲艺演员吸引台下观众注意力一样,赢得学生们的“抬头率”。

然而,这种“段子式”课堂成为一些人口中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利器的同时,也引发很多争议。有人就认为,“老师强行讲段子是很尴尬的事情,最多只能短暂拉回注意力”。一些网友还担心低俗的段子会影响实际授课质量,让学生“丢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

客观来看,大学课堂不是曲艺舞台,不是逗学生一乐的场所。如果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讲一些貌似有趣、实则离题万里的段子,显然,这会喧宾夺主,冲击专业知识讲解,削弱课堂教学效果,于学生学业进步没有太大裨益甚至有害。不过,我们不能把这种得不偿失的教学效果片面地归罪于“段子式”课堂本身。准确地讲,课堂效果事与愿违是不恰当的段子造成的:有的段子扯得太远,让学生忘记了上课的初心。

其实,“段子式”课堂未尝不是一种可贵的创新,质疑者之所以担忧多是因为偏执一端。段子的一端固然有迷雾和误区,但段子的另一端则别有洞天。正如厨师做菜,同样的食材,有的人做得好吃,甚至色香味俱全;有人的做得则相去甚远,甚至令人大倒胃口。而这样的不同结局,显然不是食材之过,而是厨艺水平高低不同造成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就是厨师,每一堂课都要尽力给学生奉上一道可口的知识大餐、精神大餐。但同样的专业知识,有的教师讲出来学生就愿意听;而有的讲出来令人昏昏欲睡,更别提去消化吸收。此无他,教学水平不同而已。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经历和生长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他们往往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你讲我听”。即便你讲的内容再有用,如果不改进方法,就可能不合他们的胃口,他们会觉得难以“下咽”甚至“拒吃”。

大学课堂教学绝对是一门技术活儿。教师本人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但这还不够,还要揣摩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否则,即便教师博学多才、学富五车,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致。在某种意义讲,“段子式”课堂,是一道与时俱进的融合菜,或许正适应了新生代大学生的心理期待,只是能否做得既好吃又有营养,这给大学课堂讲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烹制  烹制词条  段子  段子词条  融合  融合词条  课堂  课堂词条  精心  精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