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

上学期期末,某校一项针对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调查显示:学生对老师讲课是否有趣、是否深入似乎并不在意,但却很在意老师们的“偏心”,大部分学生最看不惯的,是老师对领导的孩子、班干部、成绩好的孩子另眼相看,他们认为这样的老师不公正。

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维护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教育部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落实这一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尊重每一名学生。尊重是一种情感投入,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并在教学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周国平曾说:“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灵魂,以及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

自尊心人人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的内在需求。每一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由于学生知识不足,阅历尚浅,他们常常行为盲目,会有一些“出格”的表现。对此,教师应学会“热问题、冷处理”,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让学生自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产生悔改之心。而不是不讲情面地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使犯错的学生在众人面前无地自容。事实证明,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才能最终赢得学生的喜欢。

第二,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学中一个最为常见的现象是,有些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偏爱一些学业成绩好的学生,而歧视或忽视一些成绩差的学生。

无选择、无例外地关爱每一名学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每一个班级,学生素质、潜能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别,而正是因为这些差别,才使得教师的教育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且富有创造性,教师教育好一个“优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教育好一个“差生”。 在一个班集体中,“差生”尽管数量不大,但有时候影响力却十分惊人,往往会因为教师对一两个“差生”的忽视或讽刺挖苦,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班风日下,纪律涣散。

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尤其不能忽视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心中也有成才的渴望,也有进步的需求,也有自尊心,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爱,唤醒他们心中渴望进步的种子。正如肖川教授所言:“在我们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对待暂时在某方面后进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予他们温暖的感化,让他们多一分真诚的感动,唤醒、激活他们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这是与对人性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相联系的。”

第三,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学生无高低贵贱之分,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天起,就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歧视任何一名学生,保证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师不应对领导子女、班干部、成绩好的学生另眼相看,而对一般学生却置之不理,因为不管是哪个层面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老师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教师过分偏爱一部分学生,不仅会伤害其他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因此,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是教师获得威信的保证。

第四,客观评价每一名学生。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进步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教育工作者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评价也是体现教育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是对学生下评语,还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分,都应做到人人平等,不循私情,规范准确。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的表扬和赞赏,而是要客观地指出其不足,防止出现“捧杀”现象;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要一味的批评、指责,而是要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并不断肯定其进步的表现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防止出现“棒杀”现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生  学生词条  公正  公正词条  平等  平等词条  对待  对待词条  赢得  赢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