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蒲公英评论网杨正发老师《借鉴教学模式岂能照搬照抄》一文引起了我的共鸣。毫不夸张地说,当下的基础教育领域忙于借鉴教学模式的现象司空见惯,但能够生根发芽者鲜有耳闻,开花结果的更不多见。一些看似“完美”的教学模式被“易地植入”后,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排异反应”。
将他人的教学模式视为自己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通常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对教学模式缺乏正确的认知。一些借鉴者抱着一颗急功近利的心,将提升教学质量寄希望于搭乘“模式快车”上,以图收到“一日千里”的效果;二是部分管理者虽然对所谓的教学模式能够客观地辨析,对失败也早有预测,但为了干出点样子,将引入教学模式作为抓手。
当然,热衷借鉴教学模式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就是相关领导对自己的教师缺乏信心。他们武断地认为,“自家”的教师不可能干出理想的成绩,更不可能构建成功的教学模式。他们宁愿相信别人的模式,也不愿相信自己教师的能力。这种郑人买履式借鉴思维,其本质是要求自己的教师放弃自己的特质,“削足适履”地去演绎别人的模式,其结果只能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其实,所有成功的教学模式都是在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经历过漫长土生土长的过程才建立起来的。这种模式一旦脱离原来的环境,正常生存已属不易,茁壮成长更是几无可能。对于借鉴者来说,即使真能做到全盘照搬,也依然逃不出“画虎画皮难画骨”的窠臼。
可见,成功的教学模式并非他处借鉴,而是需要自己构建。查有梁教授在《教育建模》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观点:“要支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建模中学会教学建模’,鼓励教师通过一节较为成功的教学实例,尝试性地建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将‘粗坯型’教学模式建构为‘动态修改型’教学模式,最后建构相对‘稳定型’的教学模式。”这段表述,不仅强调了自我构建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而且指明了教师构建适合自己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成功的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师的自我构建。“散养”状态下滋生的教学模式具有不可估量的生命力。它不但符合教师的个性、学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每位教师都会将她们视如己出,长时间辛勤培育、不间断精雕细琢之后,这些自我构建的教学模式必将日臻完善、历久弥“尖”。
当然,借鉴本身并非毫无益处,关键是借鉴者能否把握要点。笔者浅见,对于所有的借鉴来说,在借鉴之初就必须牢牢树立“要‘鱼’更要‘渔’”的意识,“养鱼先养水”的理念。毕竟,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真正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在特定环境下自我建构出来的。真正有效的建构是自主建构,任何其他人的教学模式建构,都不可能代替教师自己的模式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