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杭州一小学校长在教师群对题海战“发飙”,提醒老师“研究研究如何在课堂上讲得清楚,练得有效”,不能用“拿来主义”的试卷轰炸学生。要想成绩好,老师需要靠花时间备好课,给个别学生单独辅导和营造轻松的氛围来实现。
中小学考试学科的教学成了题海战,这是目前一个普遍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位校长的“发飙”仍然是很有问题的。题海战的目标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唯分数论是因,题海战是其结出的恶果。而这位校长对题海战发飙,却又说用别的方法也可以“成绩好”的。也就是说,校长只是认为“要想成绩好”可以有比题海战更好的方法,并没有对唯分数论发飙。
现在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没找到提高成绩(分数)的最好方法,而是以对分数的追求代替了真正的教育目标。
教育是以实现人的成长为基本目标的,当然考试分数合格也应该是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现在人们对分数的追求却不是“合格”,而是“比别人高”——只有比别人更高,才能考上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基于这样的教育价值追求,一些地方政府就只用升学率评价教育,一般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也跟着用学生分数管理教师,因此教师们也和家长、学生一样,追求的是自己班级的分数比别人高。只有班级学生的分数比其他班级更高,教师才能得到绩效工资、才能在评优选先晋级晋职中有竞争力。
至于媒体报道的这所学校,表面上说是校长因教师们陷于题海战而发飙。但实际上,题海战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非常普遍,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
如我身边的一所初中学校,学校管理层面规定,每门考试科目每周周末必须给学生印发一份试题,学生返校后收交批阅。以九年级为例,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9门考试科目,如果完成每份试题的时间需要1.5小时,9份试题是14小时。
我们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周末是从星期六中午开始,星期日中午结束的。学生们的周末只有24小时,其中14小时陷在题海中,剩下的10小时,只吃饭、睡觉就已经很紧张了,哪还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等活动,更别说自由地玩一玩了。至于在校期间,学生更不会有“自由”可言了。一方面,除了吃饭睡觉,其他的时间都得在教室学习,并且都有教师监督;另一方面,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几乎都是考试的操练。
考试操练、题海战术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获得比别人更高的考试分数。这样的教育,没有给予学生精神成长的空间,因此它不是真正的教育。不妨打个这样的比方:如果把接受教育比作吃饭,那考试就是吃药。
人必须吃饭,有时候也需要吃药。需要吃药的时候,有时不吃也未尝不可。但需要吃饭的时候,却是不能以吃药来代替的。而现在只以考试分数为目标的基础教育,就相当于只让学生把吃药当作吃饭,这怎么能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呢!
面对这样的现状,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人真的应该“发飙”,但应该是向以药代饭的只要分数不要成长的教育发飙,而不是在以药代饭的前提下不满这一种药却以另一种药代之。如果基础教育不能改变以分数为目标的价值追求,对题海战发飙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因为即使叫停题海战很快又会有新的什么“战”来占领阵地。如果教育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乐园,分数便只是一种药物而不是学生每天都必需的食物,题海战也会自行消失,因为没病的教师是不会对题海战上瘾的。
茅卫东先生在其“教育自由谈”中说:“身为教师,如果我们不生气,中国教育就没戏!”但愿每位校长、每位教师都能向唯分数论的基础教育发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