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形式主义的教案早该休矣

近日看了一段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对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校长柏继明的访谈:柏校长介绍了他们学校的教案改革,老师不用每天都写那些程式化的教案,平时的教案可以写在书上,也可以不写,一个学期只需要交两份自己最满意的精品教案就行。此举深受全校教师的拥护。

说心里话,我真心佩服柏校长的教育智慧和改革勇气。同为校长,我就缺乏柏校长这样的胆识和魄力。在一次学校行政会议上,我曾经试探性地讲到可以不要求老师写形式主义教案,没想到很多干部都不认同,尤其是教务线上的同志,感觉少了一个管理教师的抓手。

当然,我也并不是因为内部的反对而不敢推行教案改革。关键是上级检查总少不了教案。如果不要求教师写教案,上级检查过不了关,影响了学校声誉怎么办?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职称评聘也总少不了要上交教案,有的地方还规定老师不准写电子教案。现在有的地方搞教师职聘改革,淡化了写著作、论文等条件,却进一步强化了教案的分量,可以把教案作为教学成果代替论文。如果不要求教师写教案,影响了教师晋级又怎么办?

事实上,写形式主义教案早该休矣。强调老师要认真备课没有错,但强调老师一定要写那种程式化的教案,甚至把备课简单地等同于写教案,就大错特错了。

一方面,很多情况下,上级检查教案也只是在走过场。访谈中,柏校长就讲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有一位老师说,他特别恨那个要求老师交教案进行检查的主任,于是就想看看他到底认真检查教案没有,就在自己教案里偷偷写了几句骂那位主任的话。结果,主任根本就没有发现。像这种检查教案走过场的现象,其实是很普遍的。

另一方面,教师写教案做的都是无用功。现在很多教材不仅配备了教参,还配备了部分教案。没有配备教案的,有的在网上也能查到教案。这样,配备了教案或者在网上查得到教案的,老师就一抄了之。没有教案的,就根据教参的提示,按照传统的教案样式来写,凑够篇幅就行,根本没有用心思考。正如柏校长所说,一篇正经的教案,没有三个小时是写不好的。老师的工作量本来就很大,谁能抽得出那么多时间写那种面面俱到的教案?应付了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形式主义备课不仅增加了老师的负担,还耽误了老师的有效备课时间。有效备课时间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成长。

有的老师说,孔子不写教案,不也成了大教育家么?这句话看似玩笑,实际上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孔子不写教案,但他一定是做好了上课准备的,也就是备课。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思考人生和教育上。思考让他掌握了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策略。他对每一个弟子都能因材施教,采取个性化教学,可见其备课的深度。

教育家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心理学家林崇德就曾提出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可见,真正有效的备课思考,用思考领会教材,用思考分析学情,用思考找到教法,教案都写在心里,印在脑子里,无须工工整整地写在纸面上,只要能在教材上做一些自己能看懂的提示和标记即可。

有些特级教师就公开称自己是不写教案的,但却并没有影响他们的上课质量。柏校长推行教案改革后,也更加焕发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其作用无疑都是正面的、积极的。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老师们为应付检查写的教案,80%以上都是无用的,也很少有老师真正拿来用。尤其是近些年,老师们更多采用PPT、微课等形式备课,教案更是失去了价值,形式主义教案就更不用说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形式主义的教案早该休矣  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词条  教案  教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