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学习过程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据统计,目前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超过了1.5亿人。今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的规模预计会突破3000亿元的关口。知乎Live、分答、得到、喜马拉雅、微博问答、微课等线上知识分享平台,风靡一时。(12月14日工人日报)
从助力教师教学工作来讲,就当下的在线教育平台而言,如知乎Live、分答、得到、喜马拉雅、微博问答、微课等线上知识分享平台,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利用好这些平台,将对丰富授课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都有帮助,关键是如何有效利用好。
在线教育或知识分享平台,具有超越时空的特质,尤其是它们大都可以在智能手机上打开使用(不少还开发了APP软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使用。只是现实中,有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很难挤出整块的时间——比如每周固定一天或半天完整地使用在线教育平台。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好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来使用。
如何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北宋欧阳修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他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同理,难以抽出整块时间的我们,要想用好在线教育或知识分享平台,也要努力做到“三上”:车上、枕上、厕上。
无独有偶,在某知名娱乐节目中,某主持人答应“分答”CEO,捐出自己的“马桶时间”。这里的“马桶时间”,就是指在马桶上的五分钟,你可以在“分答”上收听5条精彩的答案,也可以认真回答“分答”上的具体问题。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这里“马桶时间”,在我看来,和欧阳修的“三上”时间,几乎是等义的——都是指茶余饭后的碎片化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欧阳修那里和“分答”平台上得到了生动体现。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没有整块时间来使用在线教育或知识分享平台的我们,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时间的边角料,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日积月累,必有所进。
比如,对于如“分答”之类的在线知识平台,笔者的做法是在下班之后,或者外出旅行、出差的过程中,有选择地阅读收听一些和自己的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内容,通过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进而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或教学资源库,使自己的管理工作和教学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
再比如,笔者在蒲公英评论上阅读写作文章,经常是利用工作之余或下班后的时间,茶余饭后在手机上浏览的,重点阅读那些与高等教育有关的内容,脑海中先有个印象,待到需要用时再利用其搜索功能去检索。有时也会在午休时间或夜深人静时忙里偷闲阅读写作,有时则会在出差候车、候机的过程中构思创作教育时评。
这种坚持,让自己的视野能够保持一个持续的开阔状态,思维力得到锤炼深化,写作能力不断增强,也积累了别人所不曾积累的认知成果。于我而言,这些都是无数个“马桶时间”累积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