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的《人间词话》中谈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也。”古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提出了参禅的三重境界:“老僧30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天下的事物与人们的成长何尝不需要经历这三个境界呢。
回到教育上,新入职的教师,他们没有经验,学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和教育实践充分融合,教育方式是简单的,此第一种境界;经过几年的磨练,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在教育实践中也能发现和解决更多的问题,从而有更多的困惑再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此第二个境界;困惑之后必然要找到解决方法,实行因材施教,教育智慧就此形成,以后处理任何教育问题都会得心应手,让教育回归本质,此第三种境界。
要想练成第三种境界实属不易,必然要经历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就拿学前教育为例,孩子年龄小,有独特的心理特征,造就了幼儿园“保教合一”的特性,更需要教师的潜心摸索,细心观察。
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教师简单的一个微笑、拥抱都能让孩子找到安全感,使孩子们消除分离焦虑,较快地融入幼儿园生活。
由全职妈妈带的孩子每天来园都哭闹,妈妈不堪其扰,教师善意提醒:可否由爸爸来送,晚上妈妈来接?果然孩子不哭不闹,开心来园开心离园,只是简单的接送人顺序颠倒一下,教育效果就显现了,家长很惊奇。
从外地转来的孩子每天很早来园,不适应新幼儿园新老师,不管教师怎样哄就是哼哼着哭,一哭一上午,园长巡园时正好碰见了,灵机一动让孩子帮忙看门,来小朋友了就开门,小朋友进来后就关门,一开一关之间孩子找到了归属感,从此高高兴兴来园。
二胎政策开放后,有的大宝来园哭闹,家长很不理解,原来非常喜欢上学怎么突然间就坏事了呢?教师及时支招,有了二宝不能忽视大宝,让大宝也参与到照顾二宝的行列中,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
…… ……
这些看似轻松的教育方法,正是教师潜心钻研的结果。它不仅仅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教师跳出教育看教育,从更多的层面去理解孩子。因为教育不是孤立的,一定是依托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大环境而存在的。从古至今,多少经典教育案例让我们深深佩服大师们的教育智慧,孔子的《论语》、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卢梭的《爱弥儿》……那些看似简单的教育,开启了多少孩子的成长密码,将教育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位物理学家说过:深邃的思想实质在于简单性。也许我们的教育掺杂了太多华丽的东西而掩盖了教育的本质。大道至简,教育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