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时代,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学科育人成为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提出的标志就是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然而,现实中,一些教育工作者把学科育人简单地理解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导致学科育人片面化,影响了学科育人质量,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育人为本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立德树人的集中体现。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曾说,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三个层次:一是学科知识体系,二是学科思维方法,三是学科育人。可见,学科育人是学科教学与生俱有的价值取向,任何学科教学都将殊途同归——走向学科育人。
什么是学科育人?核心素养时代,学科育人的内涵指向是丰富多元的,既指掌握知识层面的知识育人,又指发展思维层面的思维育人,还指提高能力层面的能力育人,更指锻造精神层面的灵魂育人。知识育人是载体,没有知识育人,学科育人就是缘木求鱼;思维育人是关键,没有思维育人,学科育人就是一潭死水;能力育人是根本,没有能力育人,学科育人就是舍本逐末;灵魂育人是核心,没有灵魂育人,学科育人就是生命的荒漠,毫无生机可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突出强调了灵魂育人的价值,但并不否定知识、思维与能力的价值。我们常说,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其价值也在于此。
现实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简单地把学科育人理解为渗透思想教育,深入剖析,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识不清。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本质就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问题。把学科育人简单理解为渗透思想教育明显淡化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是重知轻人的集中表现,根本原因还是应试教育观念在作祟。
二是对学科核心素养认识不清。核心素养时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新颁发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要凝练学科核心素养。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方面,是语文学科三维目标的综合表现,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学科育人简单地理解为渗透思想教育,片面强调了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而弱化了发展思维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误读和曲解,是知识本位的体现。
三是对学科课程的价值认识不清。“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延伸出来的,它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而它的动词形式则是指“奔跑”。课程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和不一样的成长方式。把学科育人简单地理解为渗透思想教育,偏离了课程的这一价值追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成长,是假大空的道德说教的集中体现,何谈学科育人?